与孩子平起平坐,淡然交流
孩子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几乎什么都懂,只是心智还没有那么成熟,在遇到挫折或者不愉快时,总会烦躁。就像一个情商低的聪明人一样,性格比较耿直真诚,涉世不深而已。
由于和母亲的熟悉,很容易就把脾气发到母亲的身上。这时候的母亲,不能高高在上,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什么你还小,你不懂,等等,这些自抬身价的话,伤人心的语言,都不要说。更不能吵架,以火攻火,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只能适得其反。
如果孩子都18岁了,发生矛盾,更不能居高临下,形成对峙局面。就好像把自己当做一个城堡,让孩子在城下攻击一样,结局多半两败俱伤。
最好的做法是,做好自己,自己先心平气和,自己先有气度,然后冷静地和孩子谈论问题。尤其是孩子怒气冲冲的时候,你能微笑面对,并且一语中的指出问题,就像一个气球,被你一针扎破,气自然就消散了。
当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不断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充电,不断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一方面是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
只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
孩子十几岁,作为父母,一般都四十不惑,在这个年龄,大多数人选择了碌碌无为,过一天是一天。但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我们都不努力,为什么指望孩子呢?我们要求孩子每天不能看手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曾看到这样一个事例,一对父母下午三点以后,不再看手机,为什么?因为他们下午3点多就要去接孩子放学,他们不想在孩子面前看手机。他们在孩子面前要么做家务,要么看书,要么运动,孩子跟着父母,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有矛盾时,孩子们往往都愿意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就像书一样,是智者,是百科全书。
假如你天天看手机,玩游戏看抖音,经常地懒惰,什么看书学习,一点儿也不沾。孩子看在眼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里,当你和孩子发生矛盾时,你想想,孩子会尊敬你吗?孩子很可能会看不起你,特别是孩子十几岁时,懂得了很多之后,你无法再骗他的时候,你在孩子心中分量只是一个家长,没有了权威和伟大。这样的情况下,矛盾比较难以化解。
尽管,你是他的母亲。
四十多岁,还很年轻,还可以努力一次,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我现在每天晚上都写字,不停地写,就是想给孩子做个榜样,就是想以身作则。我们的孩子上初一,相对来说,矛盾比较少,即使有,谈谈心,就可以解决了。
做好自己,才可以正确地引导孩子
和十几岁的孩子发生矛盾,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错,要主动真诚道歉,并告诉孩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如果是孩子的错,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孩子,就容易多了。
引导孩子的时候,让孩子做选择题,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孩子要玩游戏,你大声制止,不如让他选择。比如,你告诉他,你是选择玩无意义的游戏,还是玩一会儿游戏再看书?对于这两个选项,孩子很容易选择后者,因为孩子也知道一直玩游戏不好。孩子选择了第二个,玩一会儿游戏再看书,这玩一会儿游戏,就是给孩子的缓冲时间。孩子玩完一局或者告一段落时,你要及时地给孩子送一杯水,和孩子聊聊天,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一个老人与一条大鱼搏斗了几天几夜,想不想看?我可看过两遍了,真的很精彩。
引导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一次不一定成功,多几次,孩子自己可能都不好意思了。另外,作为父母,也要做出表率,不能让孩子看书,自己看电视或者玩。自己也与孩子一起努力进步。
引导孩子时,要巧妙,不能蛮干。
比如出去旅游,孩子想喝饮料,买一瓶就可以,可孩子想买四五瓶。你不要急于反驳,先答应孩子,买下四五瓶,但让孩子背着它赶路或者爬山,等孩子亲身体验了,这么多饮料的沉重而又不需要的时候,下次自然不会要求这么多了。
再比如,周六一天干什么呢?你不引导孩子,孩子可能玩一天的游戏,如果你提前让孩子制定一个全家人的周六一天的计划,让孩子做大人,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结语:对于青春期懂事的孩子,父母与其发生矛盾,要想化解,先要做好自己,控制好自己,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对等的身份去谈心。尽量从平时做起,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在化解矛盾和引导孩子的时候,更有说服力,再加上一些巧妙的办法,孩子自然会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