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也会叛逆
曾经以为只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才会“叛逆”,没成想,孩子用“能听懂人话的每一天”打我了个劈头盖脸,硬生生地给我上了一堂(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人生课:
- 刚强调过“不可以在床上吃东西,会很脏、难清理”,结果收个衣服的功夫,熊孩子就把食物撒得满床都是;
- 义正言辞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一屁股坐在人的身体上,因为这样别人会很疼”,结果刚一躺在床上,熊孩子的屁股蹲就重重砸向自己的腹部,就差一口老血喷口而出了;
- 接电话时越是告诉孩子“你要安静一些,不可以捣乱,否则就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了”,孩子却越来劲儿——大吼大叫、抢手机,非逼得大人出手胖揍他一顿才能安生。
- 外出人多,越是告诉他“不能乱跑,会丢”,人家越是跑得欢;越是告诉他尖锐、带电的东西不能碰,人家越是试试摸摸地想去碰……
曾经为了让他长记性,老母亲也不是没使过手段——威逼利诱动手揍,生病受伤东西丢。可即便如此,熊孩子的记性也一定不会长,下次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以至于有时只是为了“与大人对着干而对着干”——那个水果原本自己还想吃,可就是因为大人帮自己拿过来了,所以就立即露出不悦的神情,死活都不愿意尝一下。
什么安全、舒服、利益,仿佛与大人对着干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小小年纪,为何孩子会出现“叛逆行为”
1.好奇
许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顾外界的阻拦,执意要去做某件事情,其实并非是为了“与大人对着干而对着干”,也不是以“气家长”为乐,只是纯粹的被好奇心驱使而已:
- 越是不让乱动乱说话,我越是要动动、大声吵吵,我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 越是不让在床上吃东西,我越是要在上面吃,我想知道是不是撒上了就真洗不干净了?
- ……
2.博关注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要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去挑战你的底线,其实只是想引起大人的关注而已。
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乖地、别给自己添乱,可真当孩子不乱搞事情时,家长又极少会去表扬孩子的这种行为,反而当孩子捣乱破坏时,家长又会很刻意的去惩罚孩子的行为。这就让孩子得出了一个结论:“越是安静、很乖的孩子,越容易被忽略”。
所以,对孩子而言,宁可冒着被揍的危险以博得你的关注,也不要默默无闻静坐一边被你忽略。因为这对他们来说,那是“不被爱”的感觉。
3.反抗、报复
这个应该是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最主要的原因了,特别是那种带着满脸的不服与挑衅,故意与大人对着干的孩子,十有八九就是在对大人的过度控制表示反抗、报复了。
有些孩子天生就很独立、具有强势的性格,他们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受人压制、被人控制,若是在平时就经常被强迫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连“穿多少衣服”“吃多少饭”都不能自己做主时,孩子就很容易滋生出逆反的心理。
若是“听话”从来没有带给自己什么快乐的情绪,反而总是一些消极、愤怒的感觉,那孩子就会对“不听话”充满快感——“你们总让我不好受,那我也不让你们好过”。
当孩子非要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时,那事情本身的对与错就已经不重要了。
就拿吃饭这件事情来说吧,家长越是在“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上过分在意、控制的,孩子就越容易在吃饭这上面搞事情。什么好不好吃、饿不饿,夺回自己吃饭的控制权才是最重要的——“你想让我吃,那我偏不吃;你不让我吃这个,我就偏吃这个。就算夺不回来控制权,让你为此恼火、崩溃也能让我心里平衡一些啊”!
什么软萌、可爱、人人爱的小宝贝,这分明是枚气死人不偿命、破坏力满级的小怪兽好嘛!!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才能应对熊孩子的“叛逆行为”呢?
轻松击溃孩子“叛逆行为”的不二法门
1.过足瘾
关于孩子好奇心强烈这一点,其实是需要家长去鼓励的,而不是一味的去打压。毕竟在好奇心之下,隐藏的就是孩子的求知欲、想象力及创造力了。
所以,但凡有条件,孩子手痒想碰一碰、玩一玩的东西,就满足他、让他痛痛快快过足瘾吧。只要没有了限制,孩子很快就会对手里的东西没了兴趣的。
糖豆小时候特别喜欢夺人眼镜玩儿,你越是护着眼镜,他越是要夺你眼镜。短短半年时间,毁在他手里的眼镜就有2副了,虽说再配一副眼镜也不是啥难事,一般的眼镜也不会太贵,但对糖豆屡教不改的行为我是彻底怒了,甚至为此还动手打了他。后来Z先生就给糖豆买了2副儿童玩具眼镜,随便让他掰扯、摆置,不到一个月,他对眼镜就没了兴趣,再也不说夺我眼镜的事情了。
“那孩子非要玩儿火/电,你也要让孩子过足瘾吗”
当然,对于尖锐、火、电等危险品,以及贵重物品,这个好奇心还是不能满足孩子的。我们可以在平时将这类物品藏起来,或当孩子看到后,你就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算孩子为此哭了也没关系,过会儿也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不想让孩子碰某件物品,千万不要让这个物品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因为被挑起的好奇心却不能得到满足,对孩子来说实在太残忍、太hold住了。
对于某些东西,你也可以有条件的满足孩子。比如:别人的东西不可以乱动,但征得对方同意后就可以玩儿了,但要珍惜;对于实在太危险的东西,你也可以通过书本、视频的途径让孩子了解一下。
总之,就是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即使满足不了,也要想其他办法弥补一下。当孩子知道你是在尽力帮他,而不是在一味阻止他时,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减少很多的。
2.高质量陪伴
当孩子在一旁搞破坏、大吼大闹,任你怎么吼他都不停止时,你要明白,孩子与你对着干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让你关注到他。一捣乱,大人就理会了、关注了,孩子又怎么会停止呢?
要解决孩子这个原因下的“叛逆”,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才行。你可以没有整天的时间去陪孩子玩儿,但你需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给他高质量的陪伴——这个时间只属于孩子和你,肆意的陪他玩儿、陪他闹,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一直被爱着”,这样也就没必要非通过与大人对着干来博关注了。
“我也有好好陪孩子,给他高质量的陪伴啊,可为什么他还在不停地搞‘叛逆’,一直博得我的关注”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一刻也离不开大人,极有可能是他平时被限制得太多的缘故——在任何事情上都找不到价值感与存在感,于是就把“大人的关注”错当为了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在平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与空间,让他探索、锻炼自己潜在的能力,比如:交个朋友,自己收拾玩具、衣物等。价值感与存在感在其他事务上得到了体现,孩子也就不会非要搞出来点事情博得你的关注,在你身上刷存在感了。
3.给孩子自由
像吃饭、冷暖这些与孩子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选择权就还给孩子吧,提醒后还不愿意多吃一点、多穿一点,那就让他承担起挨饿、受冻的后果。你没有了对孩子的束缚,孩子自然就不会对你有反抗。
若有些事情你的确想让孩子听你的,除了使用“暴力”,其实还有许多迂回的办法可取:摆事实、讲道理,讨价还价,游戏力……虽然繁琐了些,但并没有什么副作用啊。
若你总想用武力去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那你将得到一个“从小叛逆,甚至到终身”的孩子。
结语
1/2岁的小豆丁之所以就已经开始有“叛逆的行为”,主要原因是他们蹩脚的理解能力及执行能力,所以此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只是表现在哭闹及不合作上而已;
但当孩子到3岁乃至更大时,他们的“叛逆行为”的轨迹会成为一条抛物线,一步一步达到巅峰。
若此时你能恰当应对,那这条“叛逆的抛物线”会在学龄期间往下落,孩子也会变得“懂理,知理,行理”;倘若你只用简单粗暴、高压的手段去控制这种“叛逆”,那孩子的“逆反心理”只会愈演愈烈,甚至伴随孩子的一生。
虽然“叛逆的孩子”会很难搞,但适当“叛逆”也是有好处的——更独立、有主见、有责任感,不愿依附他人,更不愿随波逐流。只要在小时候你能好好引导,长大之后基本就不用为此太劳心。
最后,愿所有“叛逆”的小怪兽们,在影响今后人生的关键时期,都能被家长理解、宽容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