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岁叛逆期教育方法(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

近期,一位妈妈向我倾诉:12岁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听她说话了,多说一两句就嫌唠叨,更过分的是孩子还在房间门口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尊重我” 几个字。以前听话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像个小刺猬 ,就是不服管 ,就是不听话 。即将小升初了,上课被老师投诉自己干自己的,在家写作业开小差,一说她,还处处觉得自己很有理,处处对着干。现在,妈妈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话了,一不小心家里就会变成战场……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目前孩子正处于成长中的特殊时期——青春期。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在欣喜他们“长大”的同时,在沟通方面的烦恼也好像一夜之间从天而降! 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么是父母苦口婆心,孩子无动于衷;要么是父母还没开口,孩子就已经嫌烦了,犟嘴、发脾气……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父母说,孩子不听” 成了摆在广大家长面前切切实实的问题!家长如何做到和青春期的孩子不仅“沟”还“通”,首先我们得了解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特征 。如果家长足够了解孩子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征,那么在和孩子沟通时也将会作出积极的调整。 青春期孩子叛逆?都是“多巴胺”惹的祸 首先,我们得从脑科学的维度来了解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的变化。 “青春期叛逆”是人类的共性,它不仅牢牢扎根在大脑中,而且深入我们的DNA。 大脑是神经元的集合,神经元通过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进行彼此间的沟通。

 

青春期时,人的大脑中运用多巴胺的神经回路异常活跃与敏感,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能够产生追求回报的驱动力。 多巴胺水平的升高会让青少年感到自己在活着,也会让他们只专注于积极的回报,而不去注意或不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不利。也就是说孩子会比较追求注重“自我存在感”。 那么这种由多巴胺上升所导致的孩子会比较注重 “自我存在感” 的 表现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冲动,他们会不经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动。 换句话说就是,一时兴起的某个想法会让少年们片刻不停地采取行动。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瘾君子”。 所有具有成瘾性的行为都与多巴胺的释放有关。青少年们不仅喜欢新鲜的尝试,而且对事物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多巴胺反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会如此沉迷漫画、小说、网络游戏甚至抽烟等。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形成 “超理性”(hyperrationality)思维 。“超理性”(hyperrationality)思维 指的是青少年的思维非常刻板而实际,看不到大局,只关注某种状况的具体事实,却遗漏那些事实发生的背景或环境。

我以前接触到一个青春期孩子,因为视力问题,妈妈坚持让他佩戴纠正眼镜,而孩子觉得眼镜戴起来不美观且不舒服,因此一直消极抵抗,为这事母子俩摩擦不断。 像赌徒一般的多巴胺使得青春期的孩子眼里没有未来,只重视当下自己的事实与感受,不舒服的感觉就需要释放,对父母的期待就是他们应该理解。而这时,一些父母因为不懂孩子,往往会去批评、讽刺、指责甚至侮辱孩子,各种的不接纳。甚至,一些父母会表现出负面情绪,而孩子便更加消极、更加敌对,直到倾己所有。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青春期家长和孩子只“沟”不“通”,光指责孩子不听话是徒劳的。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以借鉴以下三种方法:

 

1. 接纳孩子,做孩子最好的“陪练”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来说,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征,同时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如果父母想要给予孩子支持与引导,需要父母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充当孩子的陪练。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11岁妈妈,她与孩子在沟通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孩子消极抵抗,处处和她对着干。如果这位妈妈能明白,孩子跟自己对抗的实质,其实是孩子与自己对抗的一种外在表现。孩子还没有能力驾驭自己的内在对抗,而内在的能量又需要释放,于是就需要找一个“对手”,而父母是孩子身边最近的人,那么父母就成了孩子们的“对手”、“陪练”。 父母充当孩子的“陪练”得是有觉知的,而不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去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切忌用力过猛,别把孩子当成了真正的“对手”。 如果把自己真当成了孩子的“对手”, 总想把孩子打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被孩子打败。 在与你对抗中孩子可能会“拼命”的表现,“拼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释放力量的表现,父母内心需要带着喜悦与兴奋进行“陪练”, 在“陪练”中激发孩子更大的力量与智慧,这才是“陪练”的意义。 当家长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消极对抗,那么只沟不通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 放下说教,做会讲故事的“朋友” 曾经有一项调查,问青春期的孩子对妈妈最大的希望是什么?结果74%的孩子都说:“我希望妈妈不要太唠叨。” 面对这样的回答,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喋喋不休,一遍遍唠叨其实是存在着问题的呢? 我们上面也提到过,“赌徒”多巴胺的基线水平决定着只有当从事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新颖活动时,青少年们才不会觉得“无聊” 。 而家长们在同一个话题上反反复复的说教 所带来的后果,要么就是孩子甩门离开 ,要么就是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 ,明明看着孩子在听,其实孩子对你所说的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会烦恼不已。 因此,在跟青春期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放下说教。家长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如吃饭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讲讲自己的故事,小时候的故事,工作的故事、朋友的故事,至编出来的故事等,都是可以的。 当家长在说一些自己的烦心事的时候,会发现,当你说着说着的时候,孩子就会来劝解你。再聊着聊着,孩子就会把他的烦心事也告诉你。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他在关心你,引导你,和你交换意见,而且在这个交流当中,双方的情绪平和下来。 其实孩子也需要通过和别人的沟通,来达到一种心理平衡。在我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来上课,多数时候都是在吐糟父母有多烦,学校老师有多严苛、同学有多奇葩等等。当他们向我吐槽时,我先认真倾听,然后跟他们讲讲我自己的烦心事,请教孩子给我出主意。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不仅是能够实现沟通的,而且还非常热心可爱。

 

3. 爱的练习,非暴力沟通 可能有家长会说,讲故事不适合所有的情况。就像上述家长提到的,老师投诉孩子在学校自己做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时开小差等问题,这关乎孩子的成绩甚至小升初,这个时候就要跟孩子聊一聊了。怎么跟孩子聊?推荐家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 第一步:说出事实 。比如“孩子,妈妈看到你10分钟过去了,拿着笔一个字都没有写”。 第二步:说出自己的感受 。“妈妈看到你这种情况,很着急。” 第三步:说出原因 。“现在晚了,你的作业如果不快点写完,会影响你的睡眠,妈妈很在意你的身体。” 第四步:说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要求。 “妈妈希望你能尽快高效完成作业,按时休息,睡一个好觉。” 如果家长能带着爱意,去不断练习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相信孩子也会习得这种良好的沟通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午4:58
下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午5: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