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越来越普遍,操作上已经非常熟练,这也让不少犯罪分子瞄准了这群社会经验不足、心智单纯的“学生党”,利用他们对零用钱的向往,以免费送礼、扫码领钱等方式,引诱他们上当受骗。
“警察叔叔,我被骗了……”近日,12岁的小陈(化名,小学生)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莆田凤凰山派出所报案。
被骗前,小陈如同往常一样刷QQ空间时,看到一则声称“扫码进群可以领钱”的广告,还附带着一个二维码。小陈想到可以借此拥有一些自己的零花钱,当即进行扫码,加入了这个“猫妹妹活动现场”群,并从群里添加了一个叫“猫妹妹”的好友。
“猫妹妹”是这个群的群主,也是诈骗分子。她要求小陈将微信余额截图发给她,见小陈的微信中只有70余元零钱,了解到其只是一名小学生后,“猫妹妹”并没有收手,而是继续对小陈实施了诈骗。
“你能把钱退还给我吗?求求你了!”拿不到母亲手机的小陈苦苦向对方哀求道,可对方却不为所动。
“不配合认证的话,你爸妈微信和银行卡都会自动扣费。你家还要赔偿6万元,并且起诉你爸妈的。”诈骗分子继续威胁并教唆小陈偷母亲的手机,并发来虚假对话框截图。
在“猫妹妹”的步步紧逼下,年幼的受害者害怕不已,按对方所说偷拿了母亲的手机,用母亲的支付宝扫码支付了1000元。没过一会儿,对方再次发了一个二维码,小陈又按对方要求支付了9998元,其母亲发现不对劲拿回手机查看,才发现小陈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警方提示
怎么预防诈骗?
作为未成年人:
1.聊天中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2.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一定要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或是在家人同意并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人代为操作,切勿让孩子自行操作。
3.切勿相信任何物品或道具免费、翻倍返利等,天上不会掉馅饼。
作为家长:
1.家长要加强对手机的监管,关闭不必要的手机支付功能,保管好自己手机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是通过家长的手机来完成转账,因此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
2.家长在平时学习反诈知识的同时,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告诉孩子不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告诫孩子不能贪图小便宜、不贪恋游戏装备,不轻信免费领福利、代练等说辞,涉及转账、汇款的,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时,要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咨询。
END
不轻信免费领福利、代练等说辞,涉及转账、汇款的,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时,要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