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睡觉都要抱着手机的小孩,培养成学习高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确实做到了。
下面分享的内容是我培养孩子的亲身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工作原因,孩子4岁之前都是跟着奶奶生活的。等我把他带到工作的城市上学时,孩子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离开手机他就哭闹不止,还会躺在地上撒泼,扔东西,拒绝去学校。
孩子玩手机这个坏毛病一直到幼儿园大班都没戒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迷恋。
我特别焦虑,甚至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当时医生的一句话给我的启发特别大,也是这句话让我找到了改变孩子的诀窍。
他说:“你想让孩子戒掉游戏,有没有找到替代游戏的东西呢?”
想让孩子从某件事上转移注意力,你必须找到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来代替。
我开始思考用哪些东西来代替孩子的游戏时间,诚然兴趣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又担心孩子自己上兴趣班坚持不下去。于是我做了帮助孩子戒游戏的第一件大事。
积极创造外部环境,联合同学家长组队报兴趣班
和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表示,孩子玩游戏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说到组队报兴趣班大家都跃跃欲试。
因为孩子迷恋的是游戏,因此大家从各种兴趣班中挑出了围棋,乐高和象棋这三个需要动脑思考的娱乐项目。
后来又根据孩子的爱好,我们有5位家长给孩子报了同一家棋院的围棋。
组队报兴趣班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让孩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容易半途而废。
围棋是考级制的,从20级升到5段甚至更高段位,需要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制比赛,升段的过程也磨练了孩子的心智,提高了他们的受挫能力。
5个孩子组队进入围棋学院后,有2个因为又学了其他兴趣班中途退出了。
但是我儿子和另外2个孩子一直坚持打到了业余5段。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4年级,三个孩子的寒暑假几乎都耗在弈城围棋上面了。
为了顺利升段,他们每天要下几十盘围棋,根本没有时间打游戏。
组队报兴趣班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圈子效应。都说一个人的圈子决定了他的高度,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他搭建什么样的圈子。
耳濡目染,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融入到那个圈子里。我们孩子周围都是学围棋的高手,他们讨论的话题也都和围棋有关。
我们几个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也比较尽心,经常带他们观看围棋比赛,让他们也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兴趣。
孩子上小学之后,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增强强,身边出现了很多喜欢打游戏的同学,他有点蠢蠢欲动。
我发现孩子偷玩游戏的时候,依然选择了联合学生家长的方式,一群人做一件事,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我们开始约在周六周日带孩子去打篮球或者踢足球,把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变为亲子时光。
外部环境搭建好之后,我又为了让孩子戒掉游戏做了第二件事。
自觉创造内部环境:不玩游戏,从自身做起,坚持阅读,陪伴成长。
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我和他爸的意见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聊游戏,也不玩游戏。
手机上和电脑上也没有任何游戏软件。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不玩游戏,更容易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根据他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孩子三年级之前,我们家每天晚上都有一个小时的共读时光,我会坚持陪他读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和他一起分享学校里遇到的事情。
陪伴的时光,分散了孩子玩游戏的注意力,让他的童年充满了爱和温暖。
家里人不玩游戏,接触的同学也基本上都报了兴趣班,大家在一起聊的更多的反而是学习以外的事情。
而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也让他受益匪浅。
当同龄人还在读《米小圈上学记》的时候,我家孩子已经在读《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二战全史》了。
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孩子已经读了几百本书,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的斗志,这些都是游戏无法替代的。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又为了不让他玩游戏做了第三件事情。
重视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多读名人传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除了看书,我们还会给孩子找各种名人的视频,正能量的片段,或者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陪他一起观看。
寒暑假还会带他去名人故居参观,看名人生活学习的地方,每次出门旅行,我们都会让孩子自己准备名人资料。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养育孩子更要从小就给他树立远大的目标。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他的特长,找准适合他发展的领域,为他树立目标。
我儿子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我们就为他找全国最好的军校,关注那所学校的视频号,把那所学校作为他的梦想。
确立了最终目标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分割目标,细分到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读哪所中学才能实现梦想。
筛选好中学后,我们又带着孩子精分学科,预测每科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孩子学习目标明确,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学习上面根本不用家长操心,一直在年级里面名列前茅。
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打游戏或者学习好都不是天生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只要我们对孩子充满信心,多给他一些鼓励和陪伴,用爱滋养他的成长环境,相信孩子一定会长成我们期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