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习惯说谎怎么处理(孩子说谎了应该怎么处理)

老话讲“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盗窃犯的成长之路,也正是受这句话的深刻影响,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偷东西,生怕孩子一旦偷顺了手最后走上歪路。

一个怕字,便暴露出家长管教孩子的软肋,即当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后,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施教,而是盲目地用简单粗暴来惩罚孩子,试图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可结果却发现根本没用,孩子照偷不误。有些溺爱孩子的家长虽然没有打骂,但是机械地说教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到底该如何从小教育孩子不偷东西,做一个诚实本分的好孩子呢?下面我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透析孩子偷东西还说谎的心理动机,让家长清楚孩子心里所思所想;第二部分给家长提供5种方法来正确施教。

一、孩子偷东西还说谎,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的心理动机到底是什么?

1、最初孩子分不清“偷”的真正含义,只是以私自占有为目的,完全不顾后果。

孩子偷东西最常见的年龄,一般在儿童期(6-11岁),在这个成长阶段里,如果家长不懂也不重视家庭教育,很容易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认知教育。当孩子不理解“偷”的含义时,很容易把偷与拿混为一谈,以为我只是拿了东西,我只是想要那件东西,有何不可呢?

从本质上来讲,“偷”是以占有为目的,私自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对于偷拿别东西的后果完全不去想。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后,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检讨你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之处。

2、孩子偷东西被责罚几次后,为避免再次被责罚,便学会了撒谎。

通过对不少有习惯性偷东西的孩子进行观察后发现,当一个孩子偷东西被父母责罚过几次后,便学会了撒谎,试图用谎言来掩盖自己偷东西的错误行为。为什么会撒谎呢?其实在这背后是孩子心里也有一怕,那就是怕被责罚。

孩子偷东西——父母责罚孩子——孩子再偷东西——害怕被责罚而撒谎,瞧这种逻辑关系就非常清楚了吧?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如此简单的逻辑关系,一些家长却搞不清楚,仍然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曾想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3、孩子偷东西后不当惩戒,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报复心理,反而更把心思用在“偷”上面。

很多家长不知道儿童期里有一个“购物敏感期”(6-9岁),在这个成长阶段里, 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让父母给他们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自己用零花钱去买。而买的东西无非是小食品、小玩具、小挂件等,很快就把手里那点零花钱用完了。

没钱买东西,又经不住诱惑,于是孩子便开始动起了偷东西的念头,当事情败露后,父母肯定要管教孩子,尤其是挨一顿打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愤恨心理。他们会心里在想,我偷东西大不了就是挨一顿打嘛,你还能把我怎么着?于是继续去偷东西。

4、孩子多次偷东西侥幸得手后会获得成就感,胆子会越来越大。

当孩子多次偷东西侥幸得手后,由于有错误的认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有些孩子还会把偷到的东西分享给玩伴,在玩伴们簇拥之下,更助长他们内心的那份自豪感。当发展到这种境地时,如果家长还不知情,或者用错误的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在歪路上越走越远。

二、为避免孩子偷东西又撒谎,家长不妨用这4种方法来正确施教。

第一招:警示教育法,给孩子建立正确认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又撒谎的现象,你需要马上对孩子启动认知教育,通过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孩子完全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以及再发展下去的可怕后果。该怎样着手呢?警示教育法便派上了用场。

警示教育素材收集,对家长来说一般不是难事,无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网络上找一些案例,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当孩子发现从小偷变成盗窃犯,最后进入监狱失去人身自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时,这时家长再加以引导,就容易让孩子对偷产生畏惧心理。

另一种途径就是家长尽量找机会带孩子参观监狱,虽然这种机会不好找,但如果能找到的话,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恐怕是最好的。当孩子进入监狱后,看到那里警卫的森严,铁门铁窗铁丝网,目睹失去人身自由的犯人,家长稍加引导,就让孩子知道如果犯了罪,会让自己一生都毁掉,自然就对偷更产生畏惧感。

第二招:合理满足法,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了避免孩子由于想买东西而手里没有钱,便动了偷的邪念,家长一定要合理满足孩子购物的需求。平时你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爸爸或妈妈像你这么大时,看到别的小朋友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也特别羡慕与渴望,于是便和家里大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家里大人知道我们的想法后,便会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给我们一些零花钱,让我们自己去买喜欢的东西。但是这里必须要重点强调,你有买东西的想法后,必须要告诉父母,否则你不说,大人们哪会知道呢。只要我们彼此信任,相信通过合理的协商,你的愿望会得到满足。

说到这里,家长需要反思自己,你是否平时和孩子有平等沟通交流的意识?如果孩子对于畏惧感太强,自然是不敢把想法说给你听的,生怕你拒绝,或者再说点难听的。

第三招:理财教育法,避免孩子养成乱花钱购物的坏习惯。

当与孩子约定好有购买意愿要和父母说后,家长必须要把理财教育纳入常规育儿日程中来,因为理财教育内容有不少呢,如零花钱的数目约定,购物记账本,零花钱消费的合理分配,勤俭节约教育等。

当孩子学会在零花钱方面精打细算后,自然就会在花钱方面有所节制,通过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知道大人挣钱不容易,好孩子要格外珍惜父母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当孩子从情感深处知道体谅父母时,自然就愿意做一个好孩子,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好孩子。

对于家长们来说,你千万别把给孩子的零花钱当成小钱对待,在你看来钱很少,但是对孩子几岁孩子来说却并不少。最为关键一点,是你怎样用足够的耐心,通过零花钱给孩子进行合理的理财教育。正所谓教育无小事,当家长把小事都纳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时,就能把孩子教育好了。

第四招:奖惩激励法,唤醒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与孩子约定好零花钱的使用约定后,家长还必须要想到如何激励孩子,因为孩子有时会做得很好,有时则可能因为贪吃贪玩不顾及后果,早早把零花钱花光了。对于孩子用心管理好零花钱的行为,家长可以实施奖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会激发孩子内心的自豪感。

对于孩子没做好零花钱的管理,也应适当惩罚,如透支法,让孩子明白你把钱提前花完了,就必须要在今后几天里不能再买东西,等到下一次领零花钱时要记住这次的教训,尽可能经得住诱惑,这是每一个好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

当孩子在奖惩激励之下,内心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会不断被唤醒,他们会为得到父母的肯定与赞美而变得更加自觉。对于没有做好而产生的心理内疚感,会不断被强化,时间长了,对于孩子来说,就会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与偷东西和撒谎彻底告别。

结束语:通过对孩子偷东西还撒谎的心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儿童行为和心理动机是紧密联系的,这恰好说明行为是受动机的支配,如果家长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心理诉求,并合理满足,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则能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为了避免孩子自控力弱,容易被身边玩伴诱惑与影响,家长必须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互信关系入手,才能把教育有机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打不骂还能把孩子教育好,本身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家长观念的改变,以及是否愿意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素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4日 上午12:18
下一篇 2022年5月4日 上午12: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