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技巧(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当林永健看到儿子在把节目中的饮料往自己的书包里放,立马质问儿子:“你装这个干什么?”

没等孩子回答,他就开始教育儿子“贪小便宜不好”。孩子一直在默默地听着。等爸爸教训完,孩子才说:“别的小朋友好像没有”,原来他是想给其他小朋友带饮料。

知道真相后,林永健也自责不已。但他再去和儿子沟通的时候,说的却是:“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清楚?”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父亲突然很生气,他被吓到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和父亲说。父亲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是自私的,然后又埋怨孩子没有早点说清楚!

所以,很多时候出现和孩子沟通不畅的问题,原因大都出在父母这一方,但父母却不自知!

就像顾长卫执导的电影《孔雀》:

大哥有脑疾,智力有所欠缺,母亲带着自责努力补偿老大。过年时,强迫弟弟妹妹把糖果分出一部分给大哥,结果导致大哥把吃不完的糖果喂了鹅,弟弟妹妹却因糖果少而苦恼。

二姐内心刚烈执拗,好胜心强,一心想成为女伞兵,却被父母认为是不务正业,最后给她找了个工厂刷瓶子的工作,让她一辈子活在悔恨之中。

小弟正值青春期,敏感、忧郁,又有些散漫慵懒,被自己的父亲骂作流氓被逼着离开了家……

这部电影是70年代大多数家庭的缩影。那时候的家庭关系都比较淡漠,这并不是指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他们不关心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这也就导致,许多70后长大,几乎要用半辈子时间来和父母和解。

如今,尽管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父母和孩子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仍然在不少家庭轮番上演着。

父母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接受,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孩子却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不理解自己,就像鸡同鸭讲。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觉得不被理解、委屈,亲子关系也越来越恶化,个中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

很多家长根本不管时间、地点合不合适,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觉得对孩子好,就不断地给孩子灌输思想,而且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孩子会很反感,就像“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状况状!

父母想表达的,根本不是孩子想听到的。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当父母的表达让孩子感到厌烦的时候,孩子根本不会敞开心扉去听父母说话,只会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而父母却根本没有注意到,还在不停地碎碎念,最后当然是鸡和鸭讲!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都有哪些技巧可get?

1、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有时候父母讲了很多孩子根本不懂的大道理,父母越说越生气,觉得是孩子不听话,而孩子却因为这种无效沟通而产生了负面的情绪。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2、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还要采取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比如聊天,父母可以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也可以是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而这些方式都比一味地说教要好得多!

3、要用孩子更易接纳的语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不要在外面玩耍,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孩子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你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意见。

4、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长久以来,做父母的太善于“说”了,也太着急“说”了。往往没有认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只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做。所以孩子会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越来越深。因此,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要很有耐心,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5、要与孩子产生共情

当孩子向父母陈述一件事情时,父母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孩子细腻的小心灵经常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难过半天。

如果在孩子需要父母关心的时候,父母只是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理解他。如果我们把话改一改:“你现在很难过是不是?”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6、要引导孩子自主选择

当你在跟孩子说“不要….,不可以…..”之前,想一想你希望孩子怎么样。当你开始从“你要…,你可以…”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就能更直接地传达信息。

例如孩子总是在沙发上吃零食,弄得到处都是,你便可以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在沙发上铺上一个垃圾袋,或者吃完后自己收拾干净。”

7、要用“我”代替“你”

在我们心情糟糕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你”通常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当矛头指向孩子时,他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而是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防御和反击上。

例如,当你在午休,孩子却在大吼大叫,与其说:“你太吵了,你打扰到妈妈休息了!”不如说:“我有些烦恼,妈妈现在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休息”。

8、不要用负面意义的语句

“我命令……“

“我警告…..”

“你敢…..”

“限你在1分钟内…….“

“我数到三,否则…..”

“你真笨”

“你太让我失望了”

“不可以….“

任何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他的感受。而孩子只有感觉被接受了,才会和父母产生共情,才能接受父母的建议。

9、要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尤其是孩子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孩子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种非语言反应更加重要,许多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拒绝父母,只会下意识地用行动来表示。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父母说父母的,我做我的”的习惯,就形成了对牛弹琴的沟通状况。

10、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

“你猜猜今天我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你知不知道箭毒蛙是吃了什么才变得有毒?”

“你知道鼠兔是鼠还是兔?”……

这样的问题相信一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午9:17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午9: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