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危险训练(怎样给孩子解释关于“死亡”这个词语)

“死亡教育”,听到这四个字,也许不少人会诧异吧,是的,这之前,我也是听都没听过的。

清明的前几日,四岁半的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清明节是长辈们会死的节日吗”?我想应该是女儿理解错了,所以告诉女儿,我们是为了纪念死去的长辈才有了清明节。女儿又问:“长辈们为什么会死呢”。我说:“可能是生病了,可能是老了,可能是意外。”“那爸爸妈妈也会死吗?”我略停顿了下,还是说了“会的。”女儿突然就哭了起来,“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死掉,叫着不喜欢清明节,不要过清明节了”。为了安抚女儿,说:“时间过去,宝贝在长大,爸爸妈妈也在长大,然后就会老了,会生病,是很自然的事的。”当时并未重视。随后女儿总是有意无意的说着,不想爸爸妈妈死掉。我都只是告诉她,爸爸妈妈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这样就可以更长时间陪伴宝贝长大了。我是想告诉女儿事实的,想让她明白,有些事是不可控的,希望她能学会接受,以后遇到事情能有那样的勇气和能力。现在想来,却有些本末倒置了。

昨日睡前,女儿谈到了地震,“妈妈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因为板块运动呀…”“那高安会有地震吗”“有过余震”“那地震了会怎样呢?”“有些房子会倒,路会断裂,桥会塌,也有些人会死…”还未说完,女儿突然就大哭了起来,“妈妈如果我不长大了,你们是不是就不会老,我不要地震,不要你们老,不要你们死…”。

曾经,我以为有些事情,应该让她尽早知道,这样,遇事不会突兀,可以锻炼承受事件的能力。看她不可抑制的哭泣,突然开始害怕,这样的简单直白,是不是太过残忍,会不会给她的心理留下了不可逆的伤害。于是,等她睡着后就开始相关搜索,以下摘录: (一)

在纽约的幼儿园里,如果同学们共同养育的金鱼死了,老师会召集孩子们给金鱼办一场“葬礼”。追悼会上,老师会引导孩子进行关于死亡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解答孩子的疑问。最后,全班一起埋葬金鱼,认真对金鱼说“再见”。老师还会让孩子做纪念金鱼的画册,将孩子想对金鱼说的话写进去,给思念一个寄托的地方。在小学,学校还会特意安排死亡教育课——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到殡仪馆体验死亡,甚至让家长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自愿躺进棺材里体验死亡的感觉。

这样的死亡教育课堂,在欧美国家很普遍,但在中国几乎是零。

可能由于这方面教育的欠缺,我们的孩子对死亡往往没有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当他们遇到死亡事件时,尤其是至亲突然去世,极有可能会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严重时甚至会带来很多心理和生理问题[2],包括过度悲伤、存在幻觉、情感淡漠、惊恐发作或产生不负责任等行为。

对死亡的恐惧处理不好

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焦虑、逃避的态度,这或许是人的本能。

但对于儿童来说,如果不适当处理早期哀伤症状,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年龄段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长期内疚懊恼、封闭自己的内心等,并有可能影响终生[3]。

而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有助于解除他们对生命旅程的恐惧感[4]。

儿童教育学家罗夫斯在《与孩子谈死亡》中曾说过:“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害怕。”

死亡教育还有更高阶的意义,在于:它同时也是一场生命教育,教会孩子珍爱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该怎样跟孩子谈论死亡呢?

家长可以记住下面3个基本原则。

1.不传递恐惧、焦虑

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形形色色的问题,爸妈一定要保持耐心,积极正面地去回应。

比如,孩子有时可能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问:“爸爸妈妈会死吗?”这时,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这显示,孩子开始对死亡有概念了,他们害怕分离。你可以平和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死去,你们也会长大,慢慢离开爸爸妈妈,但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当亲人离世时,家长要抚慰孩子,可以悲伤,可以哭泣,但最好的方式是怀念。比如,可以让孩子以画画的方式来怀念,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植树、种花来纪念逝者。

另外,家长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中谈论。谈话时,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心理承受能力。

2.不回避不欺骗

当孩子发起“生死之问”,家长要诚实以对,不撒谎、不搪塞、不回避。

开诚布公的氛围会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信任感。反之,大人的犹豫、拒绝和回避,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

如果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清晰明了地说:“我不知道”。不要跟孩子说过世的人是“睡着了”或“去旅行”。现实中,很多孩子会因此开始害怕睡觉,或担心父母出门后就不再回来了。美化死亡也不可取。应该让孩子知道,死了不能复生,对死亡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会珍惜生命,避开危险。

3.适当解释

解释时要简洁清晰,不必过度谈论细节。孩子年纪越小,解释要越简单。可以先了解孩子想知道关于“死亡”的哪方面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回答,不要主动牵扯到其他问题。

解释时要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可以联系花开花落、草木枯荣、宠物的生死,让他意识到生老病死是个正常的生命过程,生命是会不断繁衍,生生不息的。

年龄阶段不同,死亡教育的方式有差异

不要期望孩子能够一下子理解死亡。

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经历不一样,对死亡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3岁以下的孩子: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

3~5岁:对死亡的必然性并没有概念,他们理解死亡为一种可变化的、暂时的状态;

5~9岁:对死亡的不可逆性有了认知;

9岁以上:开始能够逐渐对死亡产生比较全面的认识,意识到死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5]。

解释起来,家长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3岁以下:一般有分离焦虑,难以理解分离和死亡的区别。因此,爸爸妈妈不要跟孩子说“亲人离开了”,而要用更具象化的事件来描述死亡。比如,人死了,就不能呼吸了,不能吃饭了,也不会走路了,不会笑了等。用这些基础的生活需求,跟孩子解释死亡,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5岁:这时的孩子可能会以为,死亡是短暂的。比如,他们可能认为,死亡就像自己的电动玩具没电了,充电就又活了。这时候,可以简单、诚恳地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普遍的,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家长还可以借助绘本或者动画片、电影等,帮助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

5-9岁:已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安抚,鼓励他们寻找身边可信任的人(比如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并给予他们关怀。

9岁以上:基本能正视死亡。父母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告诉孩子,死亡并不可怕。例如,死亡也能通过捐献器官让其他生命得以延续,死亡并不是完全无意义。更要告诉孩子,生命是美好的,应该珍惜和享受生命。

(二)

江苏常州一幼儿园开设的死亡教育课堂,就很有借鉴意义。

上林地课程时,小朋友们对皮球虫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老师组织孩子研究皮球虫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把皮球虫装在瓶瓶罐罐里,放在幼儿园里每天进行观察。

某一天的美术课上,一位小朋友突然惊呼,自己的皮球虫怎么不动了?

?皮球虫死了,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

借助这个机会,老师将美术课迅速转换成了一节生命教育课程。

老师先带着孩子们观察死去的皮球虫,大家一同总结这种虫子活着和死后的不同。随后,又将皮球虫话题切换到人类。

死亡是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人类很强壮,不呼吸就会死。”

“人老了就会死,老死了。”

“死亡就是身上没有肉了,只有白色的骨头。”

“死了就是永远醒不过来了。”

“死后要变成天上的星星。”

“死后要埋到坑里。”

……

这些都是幼儿班孩子对“死”的看法,甚至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想法。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还非常正式地给皮球虫办了一场葬礼。

?通过活着的皮球虫,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生命;通过死去的皮球虫,老师充分引导孩子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死亡,由此引申到人类,最后又带孩子们读生命教育的绘本。

在生与死之间,品味离别和失去,学会珍惜和爱护,既有童真童趣,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非常棒的一场生命教育课。

是啊,讲事实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讲地震后果,如果换成,就像两个小孩玩闹中,不小心撞到了一起,会怎样呢?效果是不是更好。

如果说树叶掉落是死亡,那是不是应该讲新叶长出是希望。我们总讲了事实,却忘了告诉孩子,怎样消化事实。也许这才是问题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午8:59

相关推荐

  • 做噩梦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做噩梦,是身体疾病所发射出来的信号,长时间下去会打击人们的斗志,让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生活中要做好护理工作,减少做噩梦的次数。 做噩梦提示着哪些身体疾病?…

    2022年5月14日
  • 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初中生

    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初中生(初中生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在从小长到大的这一个过程当中,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管孩子是步入社会还是在学习,生活当中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够…

    安全意识 2023年1月28日
  •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地球公转一周需多少时间)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地球公转一周需多少时间) 8月9日,今天是令人开心的周五,支付宝的蚂蚁庄园小鸡的问题再次更新,今天的是问题是“小鸡宝宝考考你,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多久?”很…

    安全意识 2022年6月16日
  • 怎样教育孩子防骗(如何骗孩子)

    莘莘学子们稍不注意 就可能陷入“诈骗陷阱”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骗子们往往会 “精准施策”、“因人施骗” 1 小学生篇 小学生没手机、没账号、没支付宝,怎么骗?家长有啊!开学…

    安全意识 2022年4月23日
  • 深圳儿童入学的条件

    深圳儿童入学的条件(深圳小学生申请入学) 今天入园君想强调的这个材料,建议孩子未入园的和已在园的家长都及时带孩子去办理!因为: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

    安全意识 2022年11月27日
  • 幼儿园该看的动画片

    幼儿园该看的动画片(幼儿园儿童动画片推荐) 你家是否有这样一个现象: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部分之一,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孩子心理建设的直播课,里面会讲到如何…

    安全意识 2022年11月23日
  • 小朋友防拐骗的注意事项

    小朋友防拐骗的注意事项(儿童应对防拐骗的方法) 防拐防骗,自我保护,这是一堂关乎生命、关乎一生的课。孩子外出时应该注意哪些事?跟随潍坊网警,一起教孩子学习这些防拐防骗技能↓↓ 安全…

    安全意识 2022年11月26日
  • 如何培养未成年孩子防拐防骗意识(怎样教育孩子防拐骗)

    近十年来拐卖案频发,随着国家对走失儿童的重视,随着一系列政策的下达,近来有关遗失了数十年的孩子被寻回的新闻频上热搜,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身为父母,看到相关新闻后的第一感想,无非…

    安全意识 2022年4月27日
  • 教育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而不是讲道理

    家庭正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总会忍不住对子女小辈进行说教。可父母长辈总是只想讲自己的大道理,…

    安全意识 2022年4月15日
  • 幼儿园防骗防拐安全演练(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演练)

    孩子为什么被骗?什么招式容易上当?我们该如何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今天,诺妈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跟各位父母谈一谈幼儿教育中重要内容——“安全教育”!   骗术一、糖果…

    安全意识 202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