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性子怎么办(孩子性子慢,做什么都慢怎么办)

小青是一个慢性子的9岁小姑娘,记得有一次数学小测试的时候,老师发试卷前就提醒同学们“做题要抓紧时间”,试卷到同学们手里的时候大家也都积极做题,唯独小青那慢性子做题的时候墨迹慢悠,其他同学都做了好几道题、小青还在悠闲地削着铅笔,等到真正开始做题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考试结束时,虽然那次考试量比较大、但最后还是有很多同学都做完了试题,而小青的慢性子个性、也让她成为班里唯一一个连试卷正面都未做完的学生,而那次考试的成绩自然也是很不理想,后来小青的数学老师还专门为了这件事情多次找家长,小青妈妈对此也甚是头疼、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女儿。

据小青妈妈介绍,小青这孩子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有墨迹拖拉,平时出门的时候就连上游乐场也不着急,每次都是家里面最晚出门的那个,在家里面有家人坐着等、出了家门之后哪里还有人愿意去等呢?

面对小青这样慢性子的孩子,有的时候遇到急性子父母真的能气到崩溃,尤其是涉及学习、和习惯方面的“慢”,真的直接愁坏了老师和家长,尤其是期望越大、失望越高的时候,家长心里着急、嘴上还不能说放弃,因为一旦放任不管了、孩子的拖拉慢性子会更严重。

所以说,哪怕是我们的孩子再墨迹,在教育成长的路上也不会说出放弃孩子的话,而关于孩子慢性子的话题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探讨。

还有一个慢性子的故事:

小美和小青都是一样的慢性格,每天早上穿衣服若没有家长协助,穿上半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情,小美妈妈也经常催促、甚至还时而参与其中加快进程,结果妈妈发现小美这孩子产生了较重的依赖性,一到穿衣服的时候不是手抬不起来、就是衣服太小穿不进,实际上这些都是孩子给自己的“懒”找借口,只要家长一参与任何借口都统统没有了。

看到小美犹如慢镜头回放的我行我素,小美妈妈直接来了一个情节还原的“我更慢”角色转换,小美起床不愿意穿衣服、妈妈直接来个放慢x4倍的速度慢演,明明一秒钟可以拿起来的衣服偏偏要消耗半分钟,明明可以十秒钟穿好的袖子非要穿上一分钟,明明可以很快系好的扣子、也非要系个三五分钟也罢休……

在这样的慢动作回放里,小美皱着眉头对妈妈说:

“我的妈呀,这么墨迹下去,我肯定会迟到的”

听到小美这样说之后,妈妈没好气地说“你平时不都是这样吗”

小美听到后有些尴尬地说“是这样吗?我怎么没印象”

是呀!很多时候错误本尊的我们总是很难发现,包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旁观者往往看得很清楚、当局者却迷糊地不知所措,在小美妈妈和女儿“互换角色”的教育方法里,兰妈认为此方法可行、也适用于很多教育环境,尤其是本应该就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更能奏效。

这是因为:

1、父母的慢动作回放,是在教孩子换位思考

关于错误、和自身缺陷,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大大方方去接受错误,因为错误就像是我们的羞愧、不愿展示于众,别看教育里的孩子年龄较少、他们的羞愧心完全不亚于成年人,这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里父母要多多尊重、理解孩子,因为被尊重的孩子是自信、也是倍有面子的。

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切身体会你永远不能理解对别人的伤害有多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跟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去接受,若我们让孩子学会推己及人地换位思考,事情就有可能出乎意料地反转了。

正如小美妈妈那样,在女儿慢性子说不听、也教不会的时候,将孩子日常细节通过“回放”的方式在家长身上展现,当孩子看不惯父母的行为时、实际上也是在对自己的行为反思,最后家长再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去感化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成功之母、此话也甚为此理。

2、父母的角色转换,就相当于教育里的让步

将孩子日常细节通过“回放”的方式在家长身上展现,除了是对慢性子孩子的一种教育妙招之外,还是角色转换里的“让步式”教育,我们可以一览众山小地瞧瞧如今的教育大局势,是否大部分都执着于起跑线、或拔苗助长?希望孩子日后飞黄腾达是每个做家长的夙愿,但理想和现实终究不是一码事,有的时候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多。

在执念较深的期望里,很多家长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数不清的辅导班,就是每日如闹钟一样的写作业督促,甚至还有一些家长直接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心无二用地读书是好事、但学习这件事需要日积月累。

那种只读书没有其它兴趣爱好的束缚不现实、也非孩子所愿,最终违心行为多了会疲倦、也会加重忤逆,或父母参与过多也会间接地造成孩子“我做什么都不行”自我否决,所以说父母和孩子多一些角色转换对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孩子能发现自身错误的同时,家长也能换位思考地站在孩子的处境考虑问题。

3、父母做得比孩子慢,是给他们制造机会

自古以来都有“门当户对”的说话,实际上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求来说也是如此,大家都希望和自己弱、或者能力相同的人相处,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另一方面可有更多发挥的空间,每个人都想积极向上、但总有一些挫折和困难干扰着我们。

作为父母我们是无法庇佑孩子一辈子的、能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机会,平时尽可能地做一个“慢家长”让孩子有更多被需求感,他们才会有更多积极向上的能量去潜力发挥,若家长什么事都比孩子厉害且高高在上,那么孩子处于瞻望父母的角度不是自卑、就是过度依赖父母,生活中那些“有我爸妈”、以及“我不敢、我害怕”的孩子还少吗?

为避免“慢家长”身上的消极、懒散影响到孩子,让一家人都陷入近墨者黑里,建议家长们的“慢”背后添加一个反问式的需求性提问,比如“宝贝,套垃圾桶袋子我一个人搞不定、你能来帮我吗”?在相互性的帮助与需求里,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体会到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自信。

最后,家庭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平等、尊重和公平,如果孩子写作业、家长看手机,除了不能以道理让孩子信服之外、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而父母和孩子也更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有彼此尊重、共进退才能一起击败各种挫折和困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8日 上午11:27
下一篇 2022年5月8日 上午11: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