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
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想告诉我。
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他就越跟你唱反调。”
这些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老师和父母越是训斥,学生就越反感,他们跟我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轩,女,11岁,五年级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只有语文成绩比较好,班里担任小组长,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五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无心听讲,自己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
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小轩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一、原因剖析
五年级的小轩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反感他们把自己一直当作孩子。
与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对任何事情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被人甚至是老师的教育都持否定的态度,教育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往矛盾就会激化,小轩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根据小轩的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欠佳。小选的 父母忙于做生意,让爷爷奶奶照顾小轩,和孩子交流甚少,出现问题经常打骂孩子,爷爷奶奶只关心小轩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成绩,忽视她的心理健康,认为小轩小时候很听话,所以一直相信她,逐渐放任不管了。
2.小轩是班干部,老师对她要求自然会高一点,小轩自己不交作业,老师批评就会比其他同学厉害,慢慢地小轩丧失了为班级服务的动力,也为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3.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容易让她偏激地看待问题,小轩自己也结交了一些“知心朋友”,他们经常谈论老师、家长的“罪行”,让小轩更加坚定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是一种很好的不认同行为,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批评。
二、心里疏导和教育过程
针对小轩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下心理疏导和教育方式:
1.多一些心灵的沟通,让她学会自我调节。了解了小轩的心理问题后,我课后经常找时间找地点像朋友一样跟小轩谈心,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不盛气凌人地指责他,多一份尊重理解,指导她经常阅读一些伟人成功的书籍,不断激励自己,让她慢慢地明白只有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小轩慢慢得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诱导她走出心理的误区。
2.润物细无声,坚持疏导教育。对于小轩,我避免直接批评,坚决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维护她的自尊心,通过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她犯错误的时候,不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而是通过言语提醒她或者私底下跟她单独交谈,让她明辨是非对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有一次她在收作业的时候跟同学发生冲突,我没有直接批评责骂她,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谈心,告诉她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列举一些名人如何处理事情,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认错了。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我发现小轩的语文成绩比较好,于是我成立了一个语文兴趣小组,让她担任小组长。这样一来她大部分的精力都转移到她的兴趣爱好上。
如果她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她,让她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让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4.春风化雨,坚持不懈地辅导。小轩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完全消除,需要反反复复地抓,平时我特别注意她情绪地波动,经常找她交流沟通,深入她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她心里方面的问题。
5.家校合力。我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理解支持小轩的家教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会让小轩产生逆反的心理。要求家长给小轩多一些温暖,家校在教育小轩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共同转换小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力,小轩的逆反心理得到了逐渐的消除,学习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转变“问题”学生。
心理疏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时候只看到学生成绩的高低,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有时候甚至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个品德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培养出对学生和生活都积极的学生。
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