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父母,他们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知道“强势教育”并非良策。试图通过沟通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们产生更多的共鸣。但是想象永远都是美好的,看似简单的沟通,却成了很多父母无法解决的难题。
小时候,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父母分享。但是随着年龄渐长,他们学会了隐藏心事,哪怕跟身边的同学、朋友分享,也不愿告诉父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原因还在父母身上,可大人却总是习惯性去怪罪孩子。
孩子不愿敞开心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独立的思想,跟父母之间产生了差异。但更多时候,父母总是借助身份,不断否定和打压孩子的想法。以至于最后,再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因为孩子知道,说的再多还是会被否定,倒不如缄默不言。
可父母是否想过,孩子并非一开始就不愿意分享,而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所以,不要总是仗着自己是大人,是长辈,就随意否决孩子。
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们建立良好有序的沟通,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尊重。任何时候,都请耐心的把孩子的话听完,哪怕是错的。有多少父母,从来没有等孩子表达完内容,就急切的否定,并且用自己的想法去压制他们。
其次要学会理解,很多父母嘴上说着“为你好”,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却没有丝毫的理解。人与人的相处,理解也是特别重要的,哪怕是亲子间相处,理解也是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
最后就是共情,这是很多父母都欠缺的能力。所谓共情,就是有同理心,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肆意的去批判孩子。真正有同理心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
想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父母就需要做到尊重、理解和共情,而且缺一不可。不过很多父母表示,尊重和理解很容易学会,但是共情却总是领悟不到它的精髓。接下来,就分享几个小妙招,让更多父母学会共情,然后走进孩子的世界。
妙招一:蹲下来
只有蹲下来,保持跟孩子同样的高度,才能用他们的视线去看问题。看似简单的动作,可是有太多父母,从来没有尝试过。很多时候,蹲下来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并且感受到他们的思考方式。
妙招二:拥抱
很想问问父母:你有多久,没有跟孩子拥抱过?都说中国父母的爱很含蓄,宁可用很多实际行动去表达,也不愿用言语去叙述,就连拥抱都觉得矫情。但是与孩子而言,拥抱是他们有限的理解范围中,最好的一种传递爱的方式。尤其是在悲伤委屈的时候,父母的拥抱会在无形中给他们力量。
妙招三:认真聆听
沟通的前提,无非就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可是有太多父母打着沟通的旗号,却在行使着自己的权利。说好的沟通,最后成了父母的独角戏,孩子压根没有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沟通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方案情绪。任何时候,只要孩子在说话,哪怕是废话,父母都要静静的听完,然后再发表意见。
其实良好的沟通特别简单,只要亲子间有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相信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聊天。就算犯错的时候,父母也不要随意贴上不好的标签,因为标签贴久了,真的就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最悲哀的是,接下来还会产生标签效应,孩子真的就成为标签中的那种人。
亲子间沟通的时候,请记得对孩子说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仅仅是一句话,就让孩子知道,父母有在认真的听他讲话,而且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位置去想。其实孩子所有的好习惯,都是在父母的引导和影响中学会的。
要是父母把尊重和理解表现的淋漓尽致,相信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懂尊重和理解的人。可能很多父母觉得无所谓,自己身为长辈和家长,管教子女就是他们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想法没有错,但是错在方法不正确,未来孩子的叛逆,就是最好的结果。
总结
试着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让他做个敢于表达自我的人。未来的人生路太长,只有学会勇敢表达,孩子才能努力的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