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远摄影集团创始人徐忠,西南大学教授赵伶俐,美籍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王一钧,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少儿频道总监田缨,重庆西南教育发展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所主任澜知等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同远摄影集团创始人徐忠表示,以往两届“看见美好”公益论坛围绕“美德”、“美育”,希望看到生命周遭中的人和事的美。这一次,我们想看到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中的亲子之美。当看不到孩子的美,当所有的焦虑集中时,在那一刻,自然向孩子吼出了高分贝。家长有没有想过在孩子心灵里会种下不快乐、不阳光的种子,可能会关闭他去感知和发现美的能力。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把这些问题抛出来,让家长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亲子沟通方式和方法,帮助社会的每一个家庭树立美好的亲子关系。
美籍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王一钧教授分享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的办法。她认为,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理性地思考。第二,替孩子说出感受,帮助孩子整理情绪。第三,谨慎建议,问孩子自己怎么办?当孩子说不知道时,就需要成人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主思维的系统,建构自己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跟随孩子的想法,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总之,成年人改变一分,孩子会改变十分。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少儿频道总监田缨则从“内生动力是最好的自驱力”方面分享自己的心得。她提醒家长们不要轻易陷入情绪中,毕竟从自身影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事前跟孩子交流、共同协商,建立可实现的、短期的小目标,及时地充分给予鼓励、表扬、肯定,一步一步地引导,让孩子逐步获得成就感。自律的整个过程也是建立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孩子自己的习惯,去获得一种内生动力。因为只有内生动力才是最好的自驱力。小时候的肯定和表扬形成的自律,长大后就可以引导他实现梦想或个人价值,成为他自己的一种内生动力。
西南大学赵伶俐教授认为,吼的本质是天性与社会性的对抗,应该让自律来解决问题。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人还必须接受很强的社会性塑造,教育就是这样的塑造过程。吼孩子,这只是一种现象,一种形式。本质就是天性和社会性的对抗而已。孩子幼年时期只受天性的支配,而家长,教师作为过来人,就是在代表社会向孩子施予社会性影响,方法不顺天性,必然产生焦虑,忍受不住这种焦虑,爆发形式就是“吼”。但凡有一点知识和修养的人,谁都知道“吼”是没有任何正向作用的。只有先从实际的功利目的与生活中解脱出来,再追求心灵的自由。建立孩子的自律自觉性,巧妙地将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活得更有价值,也更灿烂。这才是最高级的美和美的教育。
重庆西南教育发展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所主任澜知提醒家长们在亲子沟通中用好语言这把“双刃剑”。她建议家长与孩子交流中:一是语言要具体,有细节。二是不对孩子做评价,贴标签。三是真诚地鼓励。比如“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学习 很用心,我相信你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这样的语言也被称为赋能性语言,能够赋予孩子大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