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各种新闻中婴幼儿受伤遇险的事情屡见不鲜,跌伤、摔伤、烫伤、高空坠落……都时有发生,当妈的人真是见不得这种报道,一方面对那些遭遇不幸的小宝贝感到痛心,另一方面又我们为人父母,真的要反思,到底怎样带娃才是安全的。
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世界各地每年有数以千万计受伤儿童就医。
在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率也占据很高的数值,意外伤害也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每年有超过20万0-14岁中国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数十万因意外伤害导致终生残疾。
前两天约朋友来家里吃饭,从进门开始朋友就不停的在唠叨自己家孩子,比如我们在厨房准备食材,孩子一个人无聊跑到厨房来想帮忙,刚一进来朋友就赶紧说:别碰热水!孩子想看会电视,朋友就赶紧跑出去跟孩子说:别碰电视屏幕!孩子端起杯子喝水,朋友也是紧追着:杯子拿好别掉了!孩子趴在窗户边看下边的人,朋友是一边唠叨一边把孩子拽回来:不要趴在窗户边!
这些情况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很多家长也是跟朋友一样的想法,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还不能自己判断危险与否,所以做家长的就是想让孩子远离生活中的各种危险,然后就反复的唠叨、碎碎念,是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但这样的保护和限制就好像把孩子关进了一个真空的笼子,反倒让孩子丧失了各种能力,孩子自己根本无法判断什么是危险的,遇到危险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长的欲望驱使着他们对周围世界不断探索,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如果仅仅采取被动的措施而一味回避,只会让人感到防不胜防。像这样简单粗暴的限制孩子的各种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反而会发生许多事故。
安全教育事关孩子的人身安全,容不得一点马虎,那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才是正确的呢?
一、体验代替说教
尤其是上小学以前的孩子,孩子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这个事情不能做、那个事情不该做,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反而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就比如我们跟孩子说:“这是醋,不能喝。”你越是这样说,孩子越觉得这是什么好东西,他越想试试。直到他自己尝了一下,他知道醋是酸的,他就不会再闹着喝了,才能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孩子的安全教育,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切实的去体会,比如我们可以拉着孩子的小手轻轻的摸一下倒满开水的水杯,他马上就能够体会到,以后就算你不再他的身边,他自己也知道开水是烫的,这远比我们不断的唠叨:“烫烫烫,不能摸。”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在楼梯口打闹是很危险的,家长可以用一件旧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后从高处扔下去,当孩子看到那些散落的东西时,他对这种危险情况也就有了感性认识。
二、游戏或者情景模拟
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这是非常符合孩子天性的,我们可以寓教于乐,通过愉快的游戏让孩子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比如如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可以让爸爸扮演交通指示灯,让妈妈来扮演司机,再让孩子扮演路上的行人,当亮起“红灯”时,扮演司机的妈妈就要停下来,孩子才可以过马路,如果行人或者司机没有看指示灯的时候,就会发生碰撞。
像这样通过游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经历和感受,孩子的体会更深刻。
三、儿歌法
家长可以将家附近的建筑标识、交通标志、电力标志等收集起来,通过网上搜索或者自编安全教育儿歌,再加上音乐、动作,和幼儿一起诵读,将枯燥的安全知识巧妙地融于儿歌。
儿歌篇幅短小、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安全知识。
四、以身作则
安全教育是贯穿整个生活的,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经常会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到绿灯亮才能走,可实际情况却是家长并没有认真遵守规则,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等红绿灯,孩子也犯迷糊了,到底该怎么做?家长没有让自己成为良好环境的一部分,在孩子周围制造出来的都是不良环境,孩子就算学了再多的安全知识也于事无补,因此,我们要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教育孩子。
安全问题无小事,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