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独立的训练应从幼儿开始
美国的很多孩子都是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的。等到孩子长到三、四岁,由于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有了害怕的心理,这时家长就给孩子买一种很小很暗的小夜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然后就回自己的卧室了。这时孩子就能够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这种自我的独立性是可以使孩子受益一生的。
二、家长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其实很爱孩子,他们望子成龙也绝不亚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他们绝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一般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一桌上,甚至一地上,但父母也决不喂他们,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自己找小朋友一块做,经过训练孩子也确实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里,请人帮忙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与国内截然不同。试想中国哪个家庭哪个父母能这样做?
三、不失时机的让孩子接受锻炼
人生处处是战场,人生处处在锻炼,这一点在美国人那里尤为明显。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祖父母。吃过晚饭后,天已黑了,进城的公共汽车末班车已过。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模黑回家。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这一点国人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四、教育孩子努力适应环境
其实中国就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般人。美国也同样如此,他们很注重孩子与环境的融入与适应。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有的家长甚至在旅游前让孩子制定旅游计划,他们的那种独立性或许是熔入到骨子里的。
五、经常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安全意识又是另外一项修炼,尤其自我保护意识,美国人演绎的无以复加,或许跟他们早先与印第安人的角逐有关系吧。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可能会发生危险,怎样才能保证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你在美国生活过吗?认同美国的育儿理念吗?或许,我们该学习的东西还真的不少!不能提前教知识,但是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