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的行为,在大部分家长身上都有出现过,所以家长们也应该能发现,孩子被家长吼的时候经常会不说话,你以为这是孩子的在反省吗?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这段时间,佳佳着凉感冒了,所以佳佳的爸爸给佳佳请了几天假让佳佳在家休息,而爸爸也特意请假在家里照顾佳佳,想要让佳佳的病快点好。
不过,请假的这几天,两人过得并不是很愉快,因为生病的佳佳早上起床时,还总喜欢穿着睡衣在家里跑来跑去,爸爸看到后很是生气,但是碍于孩子生病了,挺可怜的就忍住了。
可是吃早饭的时候,佳佳还只顾着看动画片,饭菜都凉了还没吃多少,这让爸爸更生气了,毕竟孩子已经感冒了,加上现在天气又很冷,饭菜凉的也快,如果还继续吃凉的饭菜,病情可能会更严重,这次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对他大吼了一顿。
而被爸爸大吼之后的佳佳似乎也变得“懂事”了,在一旁,一直都是默不作声,就好像一个正在反省自己错误的孩子,那么,佳佳真的是在反省自己的过错吗?其实并不是的。
为什么孩子被吼的时候不说话?知道真相后,忍不住心疼孩子
孩子被吼时不说话是在反省这件事,其实是大人的自我安慰罢了,孩子在被大人吼的时候,确实有一部分是在做自我反省,但大部分的孩子并不是这样。
他们不说话更多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
◎不想迎来更多的伤害,想用沉默的方式结束这种局面
很多家长没有想过,自己对孩子的吼叫其实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说到这里,又想到了一些家长对于自己吼孩子行为的轻蔑态度“吼一下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少块肉”。
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思维,那么绝对是一个失败的家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吼一下对于孩子有多大的伤害。
比起少块肉,其实吼一下造成的伤害,结果可能是让你完全失去孩子。孩子在受到家长的暴力语言行为时,内心是备受煎熬的,他会产生极大的自卑甚至是自弃的想法。
想一下之前某中学生因为被妈妈“吼一下”结果直接从楼上跃下的新闻,你就知道,吼孩子有时候孩子掉的不是一块肉,而是他的生命。
家长在吼孩子的时候,之所以孩子不吭声,其实就是想要尽快的结束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对家长的妥协,其实孩子很可能没听懂、没理解、没认识到,但出于对自己潜意识上的保护,想要尽快的以沉默的方式来结束来自家长的语言伤害。
◎孩子不想让家长受到更多的伤害,心疼家长
家长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最亲近的人,孩子潜意识中有一颗守护家长的心,当家长吼孩子的时候,孩子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家长的生气,看到家长急躁的表现,孩子觉得是自己的行为让家长陷入了困惑,孩子因为不知道如何做会减缓家长的负面情绪,从而就会开始默不作声,希望以此来让家长停止生气。
孩子这时候的默不作声,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孩子的意识中,已经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对家长的一种威胁了,家长之所以产生生气、不高兴等负面的情绪和心理,都是因为自己的存在。
所以孩子在经常遭受家长的吼骂之后,所做出的应对行为可能不仅仅是默不作声,还有可能是一些更为过激的行为,比如离家出走等,想要以从父母眼前消失的行为来降低父母的负面情绪。
家长们在吼孩子,对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其实孩子很有可能在考虑如何让家长不再生气,可能孩子在担心家长的身体健康等,孩子默不作声并不是自省,而是让家长好过一些。
◎孩子已经对家长失去信任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发泄情绪,或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法表达正确的教育目的,那么就会逐渐的丧失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
在孩子眼中,家长一直是一种“博学、可靠”的形象,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成长,但如果孩子发现家长的教育是一种情绪发泄行为,或是教育过程中经常存在严重的错误,那么孩子就会逐渐的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变得不再重视家长的教育。
其实很多孩子变成了“二皮脸”都是因为这种原因,任家长怎么说,孩子不反抗但就是不按照你说的做。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证明家长已经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在以后的家教中很难再获得教育效果了。
对孩子进行家教,但是却达不到理想的目的,那说明这种家教方式就是不对的。
所以,吼孩子的行为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种有效教育行为,甚至还是疏远亲子关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所以,家长别再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了。
家长该如何走出吼叫孩子的“死循环”进行正面引导?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教育的妙招,比如将大吼大叫换为低声教育、压制怒气等待情绪稳定再教育、事后道歉等,但其实,这些说法虽然看起来没错,不过很难实施,因为很多家长已经形成了应激习惯。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由于习惯或是性格的原因,没有办法马上控制好自己情绪,从而无法有效的实施这些家教“妙招”,既然无法有效实施,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更加容易被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
而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就是正面引导。如果家长一时间改不掉自己的情绪性格,那么,就要将自己教育孩子的内容改一下,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以前吼孩子的时候,满口都是“不能”、“不要”、“笨蛋”、“傻子”等负面的内容,现在改成“试试这样做”、“可以这样做”、“你可以做得更好”、“还要更努力”、“你还可以更棒”等等这些引导孩子如何去做的语言。
家长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做,只要家长搞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就算是家长的口气有点粗暴,孩子也是能够学习到一些经验知识的,孩子将会更容易将精力放在改正错误、成长发展上,而不是纠结情绪、语气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再慢慢地按照那些非即时性的“小妙招”改掉自己的暴躁习惯和性格即可。
写在最后
吼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个教育孩子的行为,它其实只是家长发泄情绪的一个行为。
父母认清这件事,从改变语言内容开始,认识到正确教育的技巧和语言词汇使用,实现情绪的合理管控,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这才是一个合格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