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无理哭闹时会束手无策……
烦躁与火气同在,下一秒就要“河东狮吼”。
“哭什么哭?还不给我打住?!”
“再哭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
“你再哭试试,想挨打就继续哭!”
……
这么一吼,孩子立马止住了,再一恐吓,更是管用。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让爸爸妈妈们不要总是吼孩子,更不要打孩子,但是有些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
“说那么多,还是打一顿最管用。”
“费半天口舌,不如吼一句管用。”
福林妈想说:“教育孩子只看眼前效率,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01
日常生活中,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进步和成长的机会
从错误中总结经验,用经验丰富阅历从而减少犯错的几率。
可是,很多家长面对的现实却是孩子总在犯错,同样的问题总是频繁出错。家长的耐心渐渐磨没,面对犯错的孩子只剩吼叫,一次来发泄自己愤怒、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
想要孩子从错误中总结成长,家长就必须要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避免犯错的方法。
所以,只通过吼叫并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并不能教孩子避免出错。只会让孩子伴随着恐惧收起自己悲伤难过的情绪。
这只是在操控孩子情绪的手段,而不是帮孩子控制情绪以及教育孩子。
想让孩子得到成长,吼叫完全没意义。
02
你不吼,孩子就不听、不怕、不行动,这叫“吼叫依赖症”
每个有“吼叫依赖症”的孩子,都有一个没有耐心的家长。
就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没有耐心跟孩子好好说话,所以才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发脾气。用自己狰狞的表情,刺耳的声音去让孩子心生恐惧。
吼叫带来的只是孩子片刻的沉默,却不能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孩子吸取教训。
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并且可能让孩子以后只对吼叫起反应。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家长想要的。
03
如何避免“吼叫依赖症”?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时,要记住这个话术套路:
识别情绪+强调规矩+接纳情绪+引导自律
咱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这样运用。
比如,孩子一天已经吃了三颗糖,又想吃第四个。你不让他吃,他着急跳脚,无理取闹甚至不吃饭。
都知道,孩子不好吃太多糖果,这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话术套路来帮孩子控制情绪,并且坚守自己的底线。
识别情绪:
“我知道让你舍弃这个你很不开心……”
强调规矩:
“但是我们说好的,你不可以吃太多糖,每天只能吃三个……”
接纳情绪:
“你可以哭……”
引导自律:
“但你哭够了,想明白了就乖乖过来吃饭,明天继续有三颗糖吃。”
这样的方式可能有家长会说了:“孩子哭得时候才不听你说,让他哭,他能给你哭个没气儿!”
这样的孩子我见过……
在《育儿大师》的节目上,一个小男孩儿一发脾气就摔东西、打人,小小年纪下手特别狠,拿着凳子抡圆了铆足劲儿往人身上扔,客厅的茶几都能轻而易举给你掀翻。
只要不顺他的意,他就边大声哭泣边跟你使用暴力。
这样的孩子就是家长口中那个“不管他就能哭个没气儿”的孩子。
在普通家长这里肯定认为这孩子“欠打”,打一顿就好了。
但这并不是最优方案。
你应该先帮孩子克制任性再使用话术套路。
当时节目中的兰海老师只用一把小椅子和一个闹钟就把这个孩子搞定了。
定了一个5分钟的闹钟,强制孩子坐在椅子上反省。
中间孩子反抗、砸凳子,那就把闹钟再重新拨回5分钟,来回两次,孩子就冷静了。
等孩子冷静了,再让他的妈妈抱抱他,这就是一个克制任性的可操作性很高的方法。
在孩子克制任性的时间段内,看孩子稍作冷静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话术套路。
有些孩子可能在妈妈说完这些话术时继续哭上一段时间,没关系,由他去。毕竟检验父母称职与否的标准不是孩子哭闹多少的次数来衡量的。
不要害怕孩子哭,不要总是想着快速让孩子停止哭泣,这样反倒会影响孩子情绪释放,憋着只会让孩子更难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还是挺不错的:你越急,孩子成长越慢,你慢了,孩子才会蜕变。
希望爸爸妈妈们可以共勉这句话,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