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平衡觉在胚胎早期即已出现,所以出生不久的孩子,即使在半睡时也知道抱他的人停止走动了。
这就是神奇的「前庭平衡觉」!
前庭平衡觉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掌握身体运动与平衡的感觉,能避免孩子在移动时跌倒,并自我保护,是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
前庭平衡觉功能
1、接受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觉,过滤后传入大脑,以集中注意力。
2、掌管人体平衡和空间方位感。
3、和其他感觉系统有密切联系。
4、与语言发展联系。
孩子前庭平衡觉失调现象
?经常过于兴奋,到处跑满地打滚;
? 出现丢字、漏字、跳行;
? 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
? 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 喜欢旋转,但久转不晕或一转就晕;
? 总是跌倒或碰倒东西,但都不是出自孩子自愿。
如何判断孩子前庭觉是否失调呢?
最准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15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极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的失调。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前庭平衡觉训练?
其实,一点都不难!
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尽早给予前庭平衡觉多种不同程度却充足的刺激, 如旋转、摇晃、平衡、跳跃等,就能预防和改善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失调。
前庭家庭训练方式介绍
?旋转运动:人体大陀螺、旋转圆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平衡运动:踩平衡板,走平衡木、跳跳球、骑大马等。
?摇晃运动: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吊床、秋千等游戏。
?跳跃性运动: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
?姿势反应运动:踩踏车、三级跳、特别是小孩子的爬行。
?加速度运动:滑板车;接、投球的游戏。
1.旋转运动
?孩子们喜欢不停地转圈,直到把自己转晕了,觉得很好玩,其实这就是属于前庭平衡觉得一种训练。
?当孩子头部以颈部为支点,做各个方向、角度的旋转运动时,前庭觉得到刺激和按摩,从而帮助前庭神经发育成熟。
?大陀螺
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内,由家长或老师通过摆动大陀螺进行旋转,或者是让孩子盘腿坐在大陀螺中,孩子靠扭动自己的身体使大陀螺旋转起来。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原地转圈、转椅游戏进行训练。
2.平衡运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走平衡木、平衡板、平衡脚踏车、跳跳球、骑大马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独脚凳
让孩子用手扶住独脚凳,坐在上面,双手叉腰,抬起左脚或右脚,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让孩子闭眼抬起左脚或右脚。
?单脚站立
除了在感统教室里的这些训练,平时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的时候, 也可以让孩子张开双臂多走一下,或者单脚站立,这些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前庭平衡觉的方式之一。
3.摇晃运动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可以促使其前庭系统正常化。
?在感统训练中,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前翻滚、侧滚翻、吊床等都是训练前庭平衡的项目。
?秋千
通过对孩子进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让孩子坐在秋千上,老师协助做前后左右方位的旋转摇晃摆动。
4.跳跃运动
弹跳运动是上下性质的直线加速运动,对前庭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感统训练中,经常通过让孩子蹦床、翻滚、垫上运动、袋鼠跳等训练前庭平衡觉。
?蹦床
让孩子自由地在蹦床上跳跃,也可以与老师抛接球。另外,也可以指定跳跃高度,让孩子尽量跳高。
?跳跳球
让孩子双脚踩实跳板并夹紧圆球,同时用力向地面踩下,借助球的反弹力量把身体弹起来,身体保持直立,抬头挺胸。
平时让孩子多做跳跃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和打羽毛球,也是很好的训练跳跃的方式。
5.姿势反应运动
通过踩脚踏车、三级跳、爬行等训练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平衡脚踏车
孩子脚踩低的踏板,手伸直,双手握住把柄,保持身体平衡,用脚的力量踩踏,向前或向后移动。
?加速度运动
通过大滑板、溜冰、接投球等带来速度、位置、距离感觉变化的的运动训练前庭平衡觉。
?大滑板
让孩子的身体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手向两侧伸平,头颈部抬高。两脚向后伸直并拢,身体呈飞机起飞状,用手抓住滑梯的两侧用力往后拉,借助反弹力向前滑行。
大滑板是训练前庭平衡的必备器材,由大滑梯的高处向下滑行,这对前庭系统的刺激较强烈,亦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
另外,对于低龄的孩子,父母只需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尽情随地地爬行,爬行不仅是能进行的最大活动,也是最安全的活动。 孩子爬行所获得的颈背部肌肉张力,也正面反馈作用着前庭觉和平衡觉。
这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扩展:认识前庭
前庭觉(vestibular)亦称平衡觉,静觉。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生理结构
前庭是内耳的一部分,在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外侧和下侧都有孔,内部有两个囊状物,囊内有听神经。可维持身体平衡。在内耳骨迷路中部,为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它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为内耳道底(蜗底的所在处),后上方有五个孔与三个骨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较大的孔通耳蜗。
前庭器官位于内耳,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具有相同的结构,都称为毛细胞。毛细胞所在的位置和附属结构不同,使不同形式的变速运动能以特定的方式改变毛细胞纤毛的倾倒,使相应的神经纤维的冲动发放频率发生改变,把机体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信息传送到中枢.引起特殊的运动觉和位置觉,并出现各种躯体的内脏功能的反射性改变。
前庭反应
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称为眼震颤,常被用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的刺激引起,而且眼震颤的方向也由于受刺激半规管的不同而不同。
临床和特殊从业人员常进行眼震颤试验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在同样条件下震颤时间过长或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有过敏或减弱,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刺激,或刺激未过量而前庭功能过敏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称为前庭植物神经性反应,具体表现为晕船、晕车和航空病。
功能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必须保持正常的姿势,这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必须条件。而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来完成。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得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得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