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对我撒谎了,他明明是用自己零花钱买的玩具,却说是同学送他的。问了还不承认,我总不能亲自去找他同学拆穿吧,那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面对孩子的撒谎,一位家长苦恼地说。
撒谎,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或高中,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此类情况。幼儿园小朋友有时候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却硬说不是自己弄的;问小学生是否完成作业了,明明没有完成,却撒谎说做完了等。其实,撒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有统计数据表明,4岁到10岁的孩子几乎都撒过谎。偶尔一两次,可以谅解,但是如果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不仅很多家长焦心不已,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是百害无一利。
害怕的心理导致撒谎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有撒谎的习惯?怎么才能及时纠正这种坏习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孩子撒谎的主要原因就是害怕。”李女士说,自己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也有过撒谎的经历,当她问孩子为什么撒谎时,孩子第一反应说是害怕。“有的孩子逃避责任,就是害怕家长责骂,最终原因可能就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方面没有花心思,不尊重理解孩子的自主人格,得不到孩子的信任,所以孩子才会撒谎。”李女士认为。
心理咨询专家说,遇到孩子撒谎不必太过慌张,孩子撒谎是有原因的。通常有三种心理。“心理一:爸爸妈妈生气了,我不能承认。”很多父母听到孩子撒谎,气不打一处来,单纯认为是坏习惯而大发雷霆。然而,也许孩子只是因为心里愧疚,不想让爸爸妈妈更生气、更难过而不承认。“心理二:面对爸爸妈妈的怒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干脆不承认。”小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也许他们还不能分辨什么情况下需要坚持,什么情况下坚持会变成一种“无礼”。“心理三:为了躲避惩罚,坚决不能承认。”在孩子看来,“不承认”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
直面孩子错误坦诚沟通
对于孩子说谎一事,专家分析,3岁~7岁的孩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是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儿童感官发展未完善,对事物反映的准确性较差,很多时候将愿望和现实混淆,就出现了撒谎的现象。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正式介入同龄人的群体关系,相互比较和竞争不可避免,为达成某种愿望,有时会不顾一切地夸大或编造事实。在家庭方面,还需要父母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时可以直接阐述事实,让孩子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家长不要一味指责,要对孩子犯的错误表示理解,不要抱怨。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把“心事”告诉父母,而不是用谎言来逃避责罚。
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孩子把真实想法告诉家长后得不到理解与认同,反而滥施惩罚,则会造成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而选择撒谎。
家长起到示范作用
孩子说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模仿,即父母的言传身教可能存在不良示范作用。有些家长答应了孩子的愿望,却又一次次无法实现诺言,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撒谎;二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过于严厉,缺乏良好沟通,孩子迫于压力,采用撒谎的方式逃避批评与处罚。大多数孩子习惯撒谎主要是出自这方面的原因。
面对孩子撒谎的情况,家长应该先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得体,如发现自己有撒谎哄骗孩子的习惯,必须改变,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知道撒谎是不对的。
面对孩子说谎,作为家长,首先要听他们说完事情,然后再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孩子在说谎时会有愧疚感,在没有必要说谎时,孩子是不会用谎言去伪装自己的,所以还需要父母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如果想让孩子勇于承担和“善后处理”,父母还需要耐心地让他们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