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真相:乖孩子都是别人的,自己的这个怎么就那么难管?而且越大越难管。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念叨她家孩子“眼看要考试了,复习的关键期,让早点睡非要再看会手机,真是快被他气死了。”
小时候操心他吃不好、长不高,大一点操心他语言启蒙、思维开发,上学了操心他学习习惯,一年365天,不操心的人加起来凑不够一星期。
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尤其是上学后。
上网课,不好好听课,一天不盯着就应付学习,一提学习就喊累,一说玩游戏立马来精神。只要盯得松了,成绩就开始下滑,搞得学习像是家长在学、孩子配合一样。
你也有这样的烦恼吗?
让孩子听我们的话不是最终目的,他能够养成长期自律的好习惯才是。
具体怎么做呢?我从书中选了3个方法。
第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
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些真实的内心期待。
就好像我朋友家的的孩子,一放学就看手机,妈妈提醒多次早点睡,还要坚持晚睡,这个行为惹恼了妈妈,但孩子们不正常的行为,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号,示意我们去探寻他们的内心期待是什么。
有一段时间小小钱就很喜欢玩游戏,我问他这个游戏有什么意思,他说可以算数(2468游戏),我说那你算数本也可以算啊,他说不能计时,我说那你算数本+手机秒表就可以了啊。他说还是不一样。
后来我们聊了一会,他才说想要超过哥哥的游戏成绩,因为哥哥答应他超过了就送他一个玩具。我把玩具给他买了,他对那个游戏就不那么念想了。
如果我没有去分析这一行为背后的信息,只斥责他。他可能终止了当前的行为,但内心的期待依然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只是表面“屈服于我”,实际还会偷着继续玩,只是躲着玩而已。
所以惩罚和阻止,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不能成为唯一的办法,还要挖掘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为什么不考虑其他选项。
第二、不过分保护和教导,遵从孩子内心的选择
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舍不得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总是习惯为孩子做这做那。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河北、山东高考大省出来的父母,生怕孩子吃我们当年的苦,总想从小学就帮他打好基础、养成好习惯,但这份情,孩子却不懂。
像朋友家的孩子,放学接回来,就开始一边做饭一边说:“你一会先喝点水,吃完饭之后先写什么作业,再复习什么功课。最后几点睡觉,记得睡觉前把什么书再温习一遍。”
每天她都按照“学霸养成策略”给孩子制定计划,然后监督孩子执行。但是孩子却不喜欢,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这样做何时是个头,每天都在“妈妈这是为你将来考虑”的压力下,以“不乖就是不心疼妈妈”的方式,不得不去做。
虽然现在如此自律的我,当年也是被我妈这么训出来的,但它的后劲很大,让我“间歇性放纵”,以及成年后很长时间跟母亲关系不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