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小尧妹就快三岁了,她不仅在大运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跑得更溜了,跳得也更高了,在“磨娘”技能上也有了长足发展:
以前我每天上班的时候,奶奶把她抱走,转移下注意力也就好了,但是现在我每天准备出门的时候,她都会抱着我的大腿,哭得梨花带雨:妈妈,不要上班,陪陪我!”
下班回到家,尧妹也会像树袋熊一样挂我身上,我换衣服要跟着,上厕所也要看着,可但凡只要我不顺着她,她就会大哭大闹,狂嚎:“妈妈不能说……”留下我一脸懵逼地站在原地。
好多次,婆婆都叹气说:“你不在家的时候,她跟着我和她爷爷,都可乖了,从来不会这样动不动发脾气。你看你在家,她饭也不好好吃,还动不动哭闹。”
为什么尧妹跟着别人的时候,就像小天使,跟着我就像个炸了毛的小刺猬?本来以为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我家,结果发现周围好多朋友家里的娃都是“磨娘精”。
其实,磨娘的孩子正说明他们敢于表达负面情绪,比看起来听话懂事的孩子,要幸福得多。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妈妈面前总是那么不乖呢?
1、三岁以前的宝宝天然跟妈妈更亲密
在怀孕期间,宝宝们在妈妈的子宫里,习惯了妈妈的心跳和味道,所以宝宝天然跟妈妈更亲近,有什么情绪,也会在妈妈面前毫不掩饰地表达。
当然,这种依恋和亲近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淡,妈妈们要做的就是等待宝宝的成长,而不是粗暴地制止宝宝们对于妈妈的依恋。
2、在别的地方积攒了很多的情绪,在妈妈面前发泄了出来
有一次,小尧妹在小区里排队玩滑梯,后面来了个比她大的男孩子,二话不说把她往后推了一把,插了队。小尧妹当时眼眶就红了,跑到我面前,又是跺脚又是大哭,哄了很久才哄好。
之所以在我面前发泄,是因为她知道,她抢不过大哥哥,但是她心里又有很愤怒的情绪,无法表达,只能跟妈妈发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毕竟成年人有情绪也是对最亲近的人发泄,更何况是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呢?
3、孩子足够信任妈妈,知道妈妈的底线,但是却不敢去试探别人的底线
为什么孩子跟别人在一起时很乖?那是因为他们其实对别人不够信任,不敢任由自己发挥去试探别人的底线。孩子不跟妈妈以外的人撒野,其实是他们的一种“小心机”。他们出生后就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哭闹撒野,妈妈还是会亲亲抱抱他们,但是别人可不一定会像妈妈那么“好说话”。
4、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变身”磨娘精“
如今好多妈妈都是职场妈妈,白天上班,下班陪娃,这样孩子跟妈妈相处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所以见到妈妈后,孩子经常会表现出”分离焦虑“。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磨娘“,只是因为他们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
那么在孩子”磨娘“的时候,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们发脾气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往往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很烦躁,但还是得说服自己理智一些,冲孩子大喊大叫没法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
然而,真正要做到平静温和地对待,真的很难,有时候妈妈们实在忍不住想发脾气,可以先离开,换个人面对孩子,等冷静下来再跟孩子沟通。
2、面对分离焦虑的宝宝,离开时跟宝宝沟通,并告知回来的时间
很多的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因为他们分不清离开和消失的区别,所以如果妈妈一声不吭地走了,宝宝分不清妈妈是消失了还是短暂地离开,当然会有情绪波动。
所以如果妈妈要暂时离开,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会回来的。最好能把时间具象化,比如等天黑了, 妈妈就回来了。等天黑了,妈妈真回来了,经过几次,宝宝在和妈妈分开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焦虑了。
3、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很多妈妈认为,自己陪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但是陪着孩子的时候,自己在刷手机,处理工作,这种陪伴其实不是孩子想要的,也无法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长不是最重要的,优质的陪伴才最有效,才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源泉。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一书中指出:
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恰恰是因为孩子足够信任妈妈,愿意在妈妈面前表达情绪,正是因为妈妈给了孩子足够的爱,才让孩子不惧怕对妈妈表达与发泄。这么看来,妈妈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情绪避难所,让孩子可以安全地在里面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