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乐乐快把东西收拾好,我们去超市。
妈妈:乐乐,快点,快呀,别磨蹭了。
妈妈一遍遍地喊总是无效,爸爸突然从书房冲了出来。
爸爸:乐乐,怎么回事?你妈妈说的话,你听到没有……
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据我观察,有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磨磨蹭蹭,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的孩子,家长心里都很窝火,孩子也都会没有好果子吃。
我以前住平房邻居家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例。邻居孩子叫铭铭,夫妻二人都是急性子,可是偏偏生了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平时,爸爸妈妈叫铭铭吃饭,喊了几遍都不过来,早晨起床,妈妈把衣服放在床头,从去厨房做饭就开始喊铭铭起床,可是等做好饭来到卧室,铭铭依然睡着不动。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火冒三丈,对铭铭大吼大叫发脾气。可是,父母越是发脾气孩子却越是不买账,爸爸妈妈气急了就对铭铭动粗打骂。结果可以想象得出,为了孩子整天大人吼孩子叫的,周围的邻居都烦透了心。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一件事情跟孩子说了好多遍,孩子就好像没听到一样,是孩子完全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还是其中另有原因呢?
妈妈说了一百遍,孩子总是无动于衷,其中的原因在这里:
很多时候家长把一件事情说了好多遍,可是孩子却像没听见一样,磨磨蹭蹭就是不去做。如果仔细 想想便会发现,并不是孩子故意跟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孩子年龄小,根本就无法理解家长所说话的具体含义。
就像开头乐乐妈妈对乐乐说的话“快把东西收拾好”;再比如我楼上的那位妈妈总是经常对儿子说:“你要听话,别捣乱”;还有些父母总对孩子说“你要懂点事,别让大人生气”等等,日常中的这些都过于抽象,小孩子根本就不理解,所以面对家长的指令只能是束手无策。
孩子总是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家长应该怎么办?
1、说孩子能听懂的话
许多家长对孩子说话总是不加思考,看到什么不如意就对孩子发号施令,说话的时候也是随心所欲张口就来。当家长一遍遍地说,看到孩子当耳旁风的时候只知道动怒发火,从来就不知道反思自己说的话孩子能否理解,往往就会出现对牛弹琴的局面。
要知道孩子刚生下来只是白纸一张,孩子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认知,只能从家长的言谈举止中慢慢学习;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提高,所以家长带孩子不仅要有耐心,更需要有专业的育儿知识。家长只有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充分了解,才能对因材施教。
所以,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语气、内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只有家长说的话孩子能听懂,孩子才能付诸行动。
2、对孩子指令要明确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也曾经因为孩子不听话伤透过脑筋。跟我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经常遇到的事情,于是我就跟她一起分析原因找对策,后来这位妈妈终于顿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做得不妥的地方,于是在我的启发下,她转换了思维方式,后来她家女儿便成了众人眼中最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
真实的案例:
妈妈:茹茹,时间不早了,该准备洗脸刷牙睡觉,快把你的玩具都收拾一下。
妈妈从收拾好床铺出来,看见女儿还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又急忙催促。
妈妈:茹茹,怎么不收拾呀,妈妈刚才说的话你听到没有?
贝贝:嗯,听到了。
妈妈:听到了还不抓紧时间收拾,妈妈床铺都铺好了,我去卫生间,你快点。
等妈妈从卫生间出来走到客厅,发现所有的玩具和绘本都堆在了沙发上,妈妈顿时火冒三丈。正在这时,妈妈突然想到了我的建议,于是急忙压住怒火并缓和了语气。
妈妈:茹茹,绘本和故事书要放到你的小书架上,那些玩具呢,要放到原来的玩具筐里,娃娃还放回柜子上面。时间太晚了,来,现在妈妈帮你一起整理。
茹茹听了妈妈的话,点头向妈妈说了好,然后高高兴兴地按照妈妈的提议收拾了起来。因为有了明确的指令,孩子干活很麻利,不一会儿所有的玩具和绘本就收拾好了。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是行动的导航灯。”
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对孩子一遍遍地说,甚至会说上很多遍,孩子之所以无动于衷,并不是孩子不想听、不去做,而是家长说的话太拢统,孩子压根就不理解大人的意思,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发号施令之前,一定要想好孩子能听懂的恰当说辞,给孩子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指令,让孩子知道怎样做、如何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像案例中的这位妈妈一样,刚开始只是笼统地对孩子说,要赶快收拾玩具和书,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收拾,所以就直接堆在了沙发上。当妈妈具体地说把书放到书架上,把玩具放到玩具筐里,娃娃放回柜子上之后,孩子得到了明确的指令,清楚了目标,所以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由此可见,家长想让孩子做什么,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明确而简单的指令,孩子一旦明确了目标,努力就有了方向,也就知道该如何做、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