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称“无巴掌日”。
这个节日是由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倡导儿童人权,现在正受到越多越多的家长追捧。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打骂中过来的,甚至也习以为常。
等我们自己做了家长,孩子调皮不听话更是特别头疼的问题,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所以总是忍不住对孩子采用粗鲁的体罚方式。
但是体罚打骂的效果如何?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
而且,更糟糕的是,现在很多孩子不管父母怎么教育,都不在乎,不管怎么打骂,照样顽皮。
那么,到底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还是你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到底孩子能不能打,如何才能打出效果?
1
为什么父母说话,孩子经常不听?
如果父母们总感到跟孩子讲不通道理,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原因就在于,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了权威性。
什么是权威性?就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
比如,孩子再怎么忙,只要你一出声,他就很注意听,这就是你的权威。
哪天小孩一玩起来你讲什么他根本不听,你叫他,也不理你,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里没有权威性。
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权威性是天赋的。
我当了爸妈就有权威,孩子就要百分百服从于我或听命于我,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仅让孩子感到恐惧是不足以树立权威的,真正的权威应该出自一种敬爱。
用怒吼、瞪眼、体罚等办法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也许他能服从命令完成某件事,但他内心依然是不认同的,不是主动地且自愿去执行的。
尤其当孩子长大后,他的反抗意识会更加强烈。
最终,不仅是父母的权威会受到打击,而是凡是带有任何强制性的要求,都可能遭到孩子的反击。
所谓权威,应该是先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正确地履行自己对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而且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传统的家长制上。
如果你已经尽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向孩子奉献出了无私的爱,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表率,孩子自然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
这时候,你作为父母的权威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那么管教孩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以说,权威是父母以身作则获得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父母权威的获得,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孩子认同。
不能靠对孩子进行灌输或打骂镇压,那样不但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还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只有当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内心产生反应,孩子从心里面感觉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对的,是让人尊敬的。
他才会对父母的意见非常在意,才会很高兴参考父母的建议,对于父母的批评也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
2
到底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打孩子?
虽然父母建立起了权威性,但是孩子也难免犯错。那么,孩子犯了错,到底该如何处理呢?要不要打?
首先,父母要记住一条不变的原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个人如果没有善恶终有报的信念,还相信什么呢?
孩子做对了事情,一定要给他奖励;孩子做错了事情,绝对不能放过。
有些父母,孩子做错了事情不但不加以教导,还给他奖励,这就是恶有善报。
父母都把这个因果关系整个扭曲了,孩子就很难树立他的价值观。
错误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这是为人父母共同的责任。不能以“爱”的名义,任由孩子错下去。
所以,孩子要不要打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决断了。打的合理就可以打,打的不合理根本不可以打。
比如有的小孩犯了错,点他一下就通了,让他有警戒心,自己就会管好自己。
就像鼓一样,有的鼓轻轻一敲声音很大,有的鼓敲破了都没有声音,响鼓不用重锤,轻轻一打就可以。
但是,有的小孩屡教不改。可能要打才能让他引以为戒,那适当给点教训也是无可厚非的。
通过责骂体罚这个手段来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小孩明白自己的错误,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
但是体罚孩子不是目的,那是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手段,其目的正是要让小孩知道错误在哪里。
所以,父母打孩子前,一定要与孩子有语言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
有的父母火气一上来就打孩子,很多孩子被打半天还不知道错在哪。
父母也不指明原因,这是发泄不是责罚,甚至说成虐待也不为过。
我们的建议是小孩子要先警告,他若屡教不改,父母才可以考虑体罚,效果才好,要记住警告和教育的过程才重要。
3
为什么孩子第一次犯错一定要纠正
孩子犯错,父母还要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则:第一次犯错绝对不能放过。
否则,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你没有说他,第二次犯错你说他,他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上次可以,这次不行。
在孩子的心里就会认为,那就是父母高兴的时候就可以,不高兴就不可以,以后他就会躲着你。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老躲着爸爸,就是他觉得爸爸一不高兴我就倒霉,不是我做错了他才骂我。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打他是因为他犯错误,不是不高兴要打他,家长没有理由因个人情绪打孩子。
但是,在孩子犯错的一开始,家长就应该进行纠正,对该惩罚的行为要始终如一地进行,而且要说明孩子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如果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我做的是对的!
从而会导致他第二次、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会让孩子形成习惯。
当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父母们再来指出错误,让孩子改正,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把第一次抓好,父母就能帮孩子杜绝很多不好的习惯,养成很多好的习惯,今后的教育也就会越来越轻松。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第一责任人。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父母身上都有所体现。
所以想让教育好孩子,父母就需要先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行,了解并践行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