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表现为孩子任性、抗拒、固执、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指示去做事,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身边时,就不按大人的指示去做。甚至与大人进行“辩嘴”,争论不休。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就很难达到,有些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有些父母就会用打骂的方法来严厉管教孩子,成暴力型管教方式;有的父母就会感到无奈,对孩子放任白流,形成放任型的管教方式;有的父母就会按照孩子的过分要求去做,形成溺爱型的管教方式。孩子不听话,如果有道理,并非不可以,如果明知无理,还要故意违抗,或者不论对与不对,一概拒绝,那么就可能是一个问题了。
父母首先要教育孩子摆事实,讲道理
如果父母是对的,孩子就应该按照父母的去做,如果父母错了,孩子可以提出与父母共同讨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父亲也向孩子认个错。不论大人该子,犯错决不是件羞耻的事,知错不改和明知故犯才是最大的过错。
父母要教育孩子,表示自己的独立,不能用无理的方式进行。
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和意见,孩子也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
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了,就予以表扬;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则不予以表扬,也不予以批评。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愿意听大人的话,因为孩子更喜欢获得奖励。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在行为方面要多控制一些,同时讲明道理。例如,对幼小的儿童来说,火和电是两样比较危险的事物。看见孩子玩火柴的时候,父母应该马上把火柴拿开,并告诉孩子玩火柴会造成火灾。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火灾”,所以如果只是从理论上与孩子讲解什么是火灾是没有用的。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将火柴拿开,才可以与孩子讲道理。
教育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只用理论,因为孩子可能不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还会继续去做,表现出不听话的情况。应该在讲解理论的同时,使用比较直观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
例如,对于玩火柴的孩子,父母可以演示“火灾”的场面。父母把孩子带到厕所里面,当着孩子的面,把火柴划着,然后点燃一小堆事先准备好的废纸,当废纸燃烧的时候,父母拉住孩子的手,让孩子向火堆靠近一点,在不会烧伤孩子的情况下,多让孩子感受一下火烧灼的热辣滋味,让孩子知道这样会不舒服,会产生痛楚,之后,用水立即把余火浇灭,并解释给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直观的方法,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不但懂得了的厉害,也知道了灭火的方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教育那些比较小而又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例如,孩子扮演父母,父母扮孩子的游戏。让不听话的孩子试一试父母的角色,游戏中,扮孩子的父母亲故意装作不听扮爸爸妈妈的孩子的话,气气孩子,然后再正面教育孩子,告诉孩子以后要听话。在游戏过程中,扮“孩子”的父母要不断地指导和指正扮“父母”的孩子,告诉孩子“父母”不应该这样做,而应该是那样做。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孩子扮父母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真实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于孩子表示独立性的愿望,父母要因势利导,不要违背规律硬要制服孩子的“强劲”。孩子始终是要长大的,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的照看下生活。
父母让孩子听话,无非是在父母心目中,孩子"不懂事",所以强迫孩子一切要听大人指挥,父母的欲望和本意常常是善良的,是为了孩子“好”。父母可能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嘱咐、一切按大人意图行事的特别听话的孩子(有人称之为“标准儿童”),同样也是有问题的孩子。虽然这样的孩子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也是父母企盼的形象。但是,孩子如果一切按成人的指挥办事,一旦没有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孩子没有独立见解,也没有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常常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智力的发展也受到束缚。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知识面广,兴趣比较广泛,思考问题的路子也较广阔,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使用民主的方式,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孩子的意见,认可孩子的做法。父母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向孩子解释自己的要求和动机,鼓励孩子与父母讨论。孩子提出来的某些要求的合理性,鼓励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并同孩子讨论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如果孩子的提议正确,父母就应该按照孩子的提议去做,鼓励孩子动脑,参与家庭管理。
父母还应该与孩子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遵守良好的生活制度,讲卫生,有礼貌,不自私,不说谎。
尽量把自已的意见提供给孩子参考,不要事事强求孩子。其实,父母也不可能都是正确的,父母是人,也会犯错误,父母的意见并不代表正确的意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父母就会发现自己也有想得不周到的地方。
对孩子的错误或过失要先调查了解,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简单粗暴的责骂和体罚。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由亲信父母的评价逐渐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在客观上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此时,如果父母对孩子作出不正确的评价,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独立地位。依然希望孩子依附自己,一切顺从自己,就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满和不信任,产生反感和抗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