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你吃完水果就去写作业,妈妈去做晚饭。”妈妈接了女儿回家,给她切了水果,叮嘱了几句。
鉴于孩子写作业比较拖拉,妈妈每天都要叮嘱她,抓紧时间写作业。
半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做好了饭,喊依依吃饭。当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依依并未在书桌前写作业,而是在玩玩具。
“依依,作业写了多少了?”就知道这孩子不会老老实实地写作业,妈妈不由叹了口气。
“没写多少。”依依小声说。
“那到底写了多少呢?让妈妈看看。”妈妈说完拿过依依的作业本。
这一看不要紧,依依半小时只写了几个字。
“这就是你写的作业,半个小时就写了三个字?”妈妈不由得提高了声量。
依依低着头不敢看妈妈。
“以这样的速度,你晚上准备写到几点呢?”妈妈的火气上来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妈妈很难让自己不生气。
作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半小时写三个字,这速度,哪位父母见了都会火冒三丈吧。
不过,发火前,父母们反思过没有,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磨蹭呢?
最直接的道理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十个孩子九个慢,孩子们在学龄前,尤其是5岁之前,还没有时间意识,所以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做事情磨蹭,拖拉,收拾书包慢吞吞、穿衣服慢吞吞,一点也不着急。
我有位朋友说,她儿子9岁了,早晨,穿衣服加洗漱要用半小时,再花20分钟吃饭,她在旁边急得不行,儿子却云淡风轻,不急不慢地洗漱、吃饭,很多时候,她不得不连催带吼,急匆匆地拉着儿子去学校。
除此之外,孩子做事情慢,还有其他原因。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这就导致,他在做一件事情时,注意力会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转向另一件事。
比如,孩子在穿衣服时,看到床上有本书,他会停下来拿起书看,而忘了穿衣服。
第二,没有计划性
孩子做事情往往很随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计划性,这样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所吸引。
即使父母帮他制定了计划,规定他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孩子也往往做不到。
第三,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的孩子做事时一心二用,周围一有动静,孩子马上会被吸引。
比如,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父母在客厅谈话,孩子时不时插个嘴,和父母说几句。
或者,即使家里很安静,孩子也会没事找点事,不能专注于当前所做的事。
孩子做事慢的原因有很多,没有时间观念就是其中之一。当孩子缺少时间观念时,也就没有紧张感。
所以,想要改变孩子做事慢的行为,最好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入手。
方法其实也有不少,比如,有的父母会给孩子买沙漏,5分钟、10分钟、或者30分钟的沙漏,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时间观念。
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设定小目标法: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给孩子设定小目标,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做某事。
比如,语文作业分三项,父母可以建议孩子用5分钟来复习课文,用20分钟来写生字,最后用10分钟来做小练习。每做完一项,可以允许孩子休息几分钟,而不是让孩子做完全部才可以休息。
这样,每完成一项小目标,孩子既有了成就感,也不会觉得时间太长,坐不住。
比如,老师留了15道计算题,可以建议孩子每写完5道小题,就休息一小会儿,然后再继续写下面的题。
先做重要的事:成年人做事大多能区分轻重缓急,这点也可以从小教给孩子。
比如,早晨起床后,孩子只洗了脸却不想刷牙,父母要告诉他,刷牙是重要的事,并要求他在两三分钟内刷完牙。
通过这样的小小训练,渐渐让孩子意识到,事情有轻重之分,对于重要的事情,我们要优先安排。
这样,孩子做事时就会有紧迫感,也会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了。
制定规则并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是如此。
拿起床这件事来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几点起床,穿衣服用几分钟,洗漱、吃饭用几分钟。如果在一件事情上超时了,就自动进入下一件事情。
比如,规定晚上九点半熄灯睡觉,这样孩子才可以听故事。如果到了规定时间孩子还没有做好睡前准备,那就不能听故事了。
当然,个别的孩子,在父母用遍各种方法后,做事依旧慢吞吞,时间观念依旧不强,父母急得不行孩子却淡定得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可能孩子天生自带钝感力,这就需要父母更有耐心一些,给孩子多些时间,让他体内的小宇宙慢慢苏醒。
我上面提到的朋友,孩子四年级了,依旧做事慢悠悠,她想尽了办法,好好说过,也吼过,但孩子就是慢。
朋友劝自己放平心态,让孩子自己掌握节奏,自己承担因为慢而导致的后果。事实证明,孩子虽然做事慢,但很细心,学习成绩并不差。
小朋友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慢,父母除了要帮助他们培养时间观念,更要有耐心,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否则,不仅达不到原本的目的,还会让亲子关系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