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孩子的抗压能力这么弱,我们来看一下大的成长环境和背景。
第一个是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心理学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三大类型:权威型,放养型,专制型。
权威型:是最好的教养方式之一,我们给孩子树立规则、边界和提出的要求,既有一定的标准,又有灵活和弹性。
专制型:家长过于控制,我说了你必须听,否则就会嘲笑、批评、讽刺。
放养型:过于溺爱孩子,没有规则和要求、边界。
权威型的家长该展示爱的时候展示爱,该展示严格的时候展示严格。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按照理论讲,青春期的孩子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偷盗、吸毒这些恶劣的犯罪性质的事情,父母就不要强行进入他的世界。青春期是一个非常躁动不安、非常冲突的年龄阶段。
第二个就是家族内部的创伤代际遗传。
如果一个爸爸妈妈他们自己内在都是伤痕累累的,自己本身就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爱,其实是没有办法去爱孩子的。可能当孩子犯错后,父母第一时间是讨厌、嫌弃孩子,批评、讽刺、指责也就出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肯定不会求助父母。有的孩子为什么非常沉迷于手机、网络、早恋,甚至有些青少年开始吸毒,所有成瘾行为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情感不能跟父母链接。和父母无法链接的时候,就只能向外界去寻求,手机是最直观的,游戏是最简单的。
我们学了好多的家庭教育、心理学,但是当我们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仍然没有办法做到宽容、慈爱,那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受伤的小孩,一个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小孩。我们内心的小孩没有成长好,没有获得疗愈,潜意识没有疏通,是没有办法用理智去教育孩子的。
学习知识是头脑层面的,一进入到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直接就触发了我们潜意识的按钮。我有一位来访者发出了灵魂疑问: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根源就是在这里。
创伤的代际遗传,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姥姥怎么对待妈妈,妈妈怎么对待你,你就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这是在女系里。在父系里就是,爷爷怎么对待爸爸,爸爸怎么对待你,你就可能以相应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儿子。
链条怎么断掉?难道就这么重复下去了吗?链条说断也能断,就是带着强大的觉察,觉察再觉察。当你带着觉察去生活的时候,当你发现这个情境很相似,这种感觉很熟悉的时候,你一定要停在这,去看一下这种熟悉的感觉是什么,小的时候发生过吗?
无论当前面临什么,都要抱有希望,无论有什么样的创伤,我们都可以得救。我们要努力学习,付出大量的努力去觉察和成长,我们就能从这些链条当中脱离出来。我们成长了、健康了,我们的孩子自然就能更健康,我们更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和成长氛围。
如果家里的管束比较多的话,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也是个好事情,青春期这个阶段没有叛逆的话,在成年阶段会更容易做出挑战社会规则和底限的事情。
我有一位好朋友,她的爸爸是偏执型的边缘人格,她从小就是个乖乖女,一直都很文静,在她26岁的时候遇到她的老板,就和老板好上了,直到现在生了孩子也没有结婚,一直处在一个第三者的位置上。如果小时候没有经历过青春叛逆期,那长大就会做出更叛逆的事情来。
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探索我是谁,而且逐渐离开家庭,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完成他的身份认同。比如有的青春期的女孩子一会儿觉得自己像爷们儿,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少女,其实是比较混乱的,这种混乱也是必经阶段,她要完成她的身份认同、角色统一性,然后逐渐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