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个人带娃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带娃出门,还遇上娃在公共场合耍泼打滚,哭闹不止。当遭遇行人抛来的异样眼光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的心都有。
遇到强硬点的父母,可能不管是不是外面,就是一顿呵斥或是直接拖鞋子上武力,
以恐吓或暴力的方式,将宝宝未来得及壮大“要挟”的小苗苗,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的扼杀掉。
至于温婉派的父母,可能比较在意自己和娃的外在形象,
因此尽管内心无法真正的舒服自己,但迫于宝宝的耍泼打滚,也只能缴械投降,勉强答应了宝宝的要求,以此快速结束宝宝无理取闹的行为。
那么,面对孩子耍泼打滚哭闹要挟,真的只能是以暴制暴、迁就退让吗?
其实不然,
以暴制暴,只会治标不治本,这一次问题或许解决了,他服服帖帖了,下一次他依旧”死性不改”。久而久之,一旦养成这种行为,就越来越难改。
缴械投降,一味迁就避让,勉强答应宝宝的无理要求,只会让宝宝,觉得拿捏住了你的软肋,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你的底线。
至于如何面对”熊孩子”耍泼打滚哭闹耍脾气?
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
先分享一个真实的例子,或许能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
之前在网上有一个关于孩子趴在地上企图用撒泼打滚的方式“威胁”爸爸妈妈,而身为90后的父母则站在一旁冷静的“围观”的视频,引发了网上对90后父母带娃观的讨论
有说这就是90后父母“佛系”带娃。父母的做法有些过于“冷血”,毕竟是冬天让孩子趴在地上有些不妥,还会让孩子心里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有说这对父母的做法值得肯定。如果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哭闹之后父母就答应了,就会让孩子认为只要哭闹就能得到想要的,不管父母有没有购买的能力。这种认知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这里我们不谈这对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我觉得有些观点还是值得认可的。
毕竟孩子哭闹要玩具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但如果作为家长没有用心的帮孩子改正,以后孩子身上不好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谈到孩子在3~6岁的一些行为习惯是表示,父母在该管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管,否则等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就难了,这对孩子以后的性格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3-6岁是孩子教育管理及各方面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不对孩子的毛病进行纠正和教育,等到青春期问题表现出来了,此时我们再想管教孩子,为时已晚。
那么,面对”熊孩子”耍泼打滚哭闹耍脾气的方式,家长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01
提前计划,出门前和孩子做好约定
避免孩子出门后不听话,家长可以在出门前就和孩子做好约定。
例如,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只能买一个东西,并且,要听取父母的建议否则即便是哭闹也一定不会答应。
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东西,只要是自己想要就能拥有。
02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坏情绪
面对哭闹、耍赖的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坏情绪。
家长可以蹲下来,平视孩子,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与理解,同时还要清楚的告诉孩子,这种用情绪威胁父母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家长是不可能答应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有需求可以和父母交流,但是用这种哭闹的表达方式,是不会答应的。
03
正确的方式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行为失控的话,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抱抱他或是把他带到一边,让他自由发泄情绪,并告诉他你会帮助他,会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沟通的。切记家长千万不要恐吓或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冷静下来,并能信任你,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情绪。
04
对于孩子的耍泼行为适当不予理睬
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你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奏效时,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因为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脾气中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一般小孩子在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一会就停止哭闹了。等孩子的坏情绪全部发泄后,家长再和孩子沟通、讲道理。
但要注意,这种方法一定是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冷处理时,家长不能走远,一定要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