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妈妈:
大家都叫她晨姐,这是一个“急性子”的做事风格,每天还没下班的时候就一遍遍地打电话催儿子熙熙写作业,但是等妈妈回家检查作业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没做好,作业没写完、书也没读完。
于是,在口说无用的情况下一瞬间的爆发就是:
“为什么不写”
“我不是都打电话提醒你了吗”
“太让我失望了”
“你是不是故意气我的”
“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我真的什么都不想管了”
……
这样的“口舌战争”几乎三五天就会爆发一次,一开始的时候熙熙还能有所回应,可渐渐地,无论妈妈怎么说、怎么爆发孩子都无动于衷,有的时候还会恶狠狠地盯着妈妈仿佛在说“我讨厌你”。
关于孩子磨蹭的第一反应,很多家长会说“磨蹭的孩子多催催就好了”,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不久前和晨姐聊天的时候她崩溃地说:“我觉得,孩子不是催不动,而是你说的话他压根就没听进去”,于是“10个磨蹭娃有9个听不进话”的说法就在朋友圈蔓延而开。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像熙熙的妈妈一样,早晨催起床,回家催写作业,晚上还要催睡觉,在催了又催、骂了又骂等方式进行中,很多孩子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在“催催催”中降低了做事效率,还有些孩子在催促中看似在写作业,身体却非常诚实地开小差、做各种小动作,而这其实就是孩子“听不进话”的典型表现。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听不进话”呢?
1、不喜欢被催-催促会改变孩子的思维、认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2、没玩好-没玩好的孩子就会一直惦记某件事,在思而不得下很容易抗议
3、主观意识强-不喜欢在催促、安排、和包办下失去做事风格
4、渴望尊重-太强烈的催促会让孩子反感、感受不到被尊重的自信能量
5、缺乏榜样-父母只说不做、孩子会不服,对家长的话自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6、方法错了-同样是爱孩子,如果你对孩子说“我特别喜欢你写作业认真的样子”,比“赶紧写”要更有积极的推动力量
教育孩子,其实可怕之处不在于孩子有多磨蹭、做事有多懒惰,而是家长的不停催促“锁住”了孩子的耳朵,如果孩子“不愿意听讲话”那么一切催促自然都是犹如对牛弹琴一般,所以面对孩子的磨蹭行为时、正确教育论应当是想办法让孩子听进话!
那么,当孩子磨蹭、听不见话时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兰妈推荐以下5种方法:
第一种:平等相待
在亲子教育的磨蹭和催促里,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总是催促好几遍才不情不愿地回应一声,平时沟通也就像是挤牙膏一样不使劲就出不来东西,但实际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应秉承平等相待原则。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成长和学习的个人程序,在不同年龄段就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过多的干涉和强求都会打乱孩子的程序,最后在催促中反而增强孩子的不耐烦、降低沟通效率。
而总的来说,若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在于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像很多父母喜欢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建立在孩子意志上的粗暴,换做孩子外的任何人怕是都难以接受,如果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地不停指挥,这种冰冷态度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也会影响亲子沟通的积极与热情回应。
作为父母的我们,平时既是孩子的监护者、也是培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建立在平等原则上的相处模式,孩子才能发挥更多主张和看法,比起“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的粗暴威胁,孩子则更喜欢“你慢慢说,我在听”的尊重与等待,而父母的每一份尊重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里得到同等回应。
第二种:真诚回应
沟通的价值其实就是在于双向回应的交流和探讨,单方面唠叨或催促只会起到相反的背驰效果,所以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回应、或引导孩子回应,及时回应除了是与人相处时的尊重与礼仪体现,它也是当下语言沟通效率的价值体现,及时关注孩子的回应态度也可以及时调整交流方法、力争达到高效率沟通。
而很多时候亲子沟通的好与坏,和家长有没有真诚回应也大有关联,如果孩子热情地分享了某一件事情,而家长则“嗯”、“哦”地敷衍了事,那些心不在焉的敷衍看似是回应了,其实对孩子的打击是蛮大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他讨厌和我说话”的疏远感,若在久而久之的敷衍态度下、孩子又怎能不失望呢?
所以,我们在抱怨孩子“闷葫芦”的时候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诚回应了孩子。
第三种:给孩子时间
磨蹭,几乎是大部分孩子都存在的时间通病,若注意观察那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时间观和独立意识都比较强,而他们的这些习惯也是日积月累下的习惯形成、并非一出生就有,所以当孩子存在磨蹭或做事不积极的缓慢态度时,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和独立意识。
常言道“山是一步步走出来、船是一橹橹摇出去的”,对于磨蹭的孩子来说,磨蹭其实就是缺乏实践与责任感,越是磨蹭的孩子平时越是需要多一些实践,而实践中的每一份经历都是孩子自信增长、与责任感培育的关键。
如果家长看孩子快迟到了,就帮孩子穿衣洗脸、刷牙喂饭,那么在缺乏实践的锻炼里孩子也很难提高做事效率,因为在孩子的磨蹭里一直存在一个声音“反正有爸爸妈妈”,所以当孩子磨蹭时切记不要上手去帮孩子做事情。
平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1)鼓励-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过程也新颖有价值,如果实践在行动中一定很有带动性
2)建议-我觉得你在xx方面还缺一点点努力,如果今天再继续努力相信结果一定会更好
3)比赛-和孩子比赛做xx事,在实际行动里起到积极的带动效果
4)奖励-奖励爱的抱抱,邀请朋友到家里聚会,旅游或采摘活动,自己安排一天的行程…
第四种:降低难度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他们的心智成长还不够成熟,当面对更多事物的实践与挑战时,如果家长或事件的难度性太大,在久久不能触碰之下很容易因看不到曙光而自暴自弃,在心理学上如果孩子受到环境、或语言刺激太多,也容易产生“超限”的逆反性行为,而家长的过多催促就很容易事与愿违引起孩子的反抗。
为了更好地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引导孩子做某件事时应尽量降低难度,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胜利的曙光、才会牵引出更多积极向上的实践能量,而催促孩子的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可以珍惜每一次机会,但家长与其每天催促不如和孩子统一战线,共同调整应对措施去降服“磨蹭”这个难缠的习惯。
比如,孩子背诵课文时引导孩子分段/分句背诵,若一段难度太高、那就分一句背诵,在逐步难度降低下孩子的朗读和背诵都会愈加积极,尤其是感受到明显的进步时那种享受胜利甜过的味道很容易上头,而降低难度也是提高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法的循环法。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磨蹭也不是他们太拖拉,而是在行动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困难,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循环法去让孩子感受到目标的拉近关系,那么无论目标大小最终都会逐步完成,毕竟任何成就和胜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登峰造极,学会让孩子分步、或分段进行,孩子才更容易拥有说干就干的积极力量。
第四:坚守期限
虽说降低难度可以提高孩子说干就干的积极力量带动,但降低时间的难度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随便改变时间的期限,很多孩子做事磨蹭都和他们缺乏时间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家长见到孩子累了、不想做了就说“玩会”、“或明天再做”,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时间可以随意改变,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了”。
所以,当孩子遇到某些事情磨蹭或效率比较低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去改变孩子的时间期限解决所遇困难,尝试用“发生了什么、是遇到了困难吗?”、或“你觉得怎样做更容易简单些呢?”去引导孩子多思考,你会发现孩子的做事效率在思考里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有效思考不仅仅是下一次困难的时间突破,更是良好自检、他检的能力培养。
磨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当中的一种习惯,家长想要改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耐心,不过兰妈始终坚信“平时多陪孩子一起做计划、从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只要家长不放弃孩子,总有一天会悄悄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