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咸宁11岁女孩叛逆期不肯读书,被单亲爸爸拉下田,在烈日下挖藕四小时。尽管父亲很心疼脸晒脱皮的女儿,但他表示,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最终,女儿痛哭认错,保证会好好学习。此事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叛逆,不想读书,那么这般体验式教育确实可以起到警醒作用,让孩子知道,与体力劳动吃的苦相比,读书学习应该更轻松,从而更加用心学习。为人父母者,大概都有盼望儿女好好学习、长大成材的念想,但是笔者认为,父母心可贵,而如此决绝的“挖藕式教育”却要三思而后行。
我们要知道,事件中的女孩为何不想读书?在该事件中,父亲的做法会否起到理想作用?“挖藕式教育”是否具有普适意义?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逐一思考。
该事件中的父亲声称女儿是在学校与老师顶嘴后,被老师反映不想读书的,然而这位父亲并未细问女儿不想读书的原因,直接就带着女孩“体验生活”,这种做法未免有失妥当。若女孩只是单纯厌学那还好说,若女孩是因为某些心结而对学习生了抵触之心,比如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与同学们的关系不融洽,学业上的压力太大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次“体验式教育”就能解决的。只有弄清问题的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解决效果。
在这则新闻中,我们无从得知女孩不想读书的真正原因,也无法预计“体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取得其父亲所愿的理想效果。下田挖藕,本意是让女儿体验劳作的辛苦,从而生起远离体力劳动的想法,努力学习以求更好的出路。孩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此种“体验式教育”或许会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起到敦促学习的作用。但究其根本,不想读书的症结未弄清并予以解决,那个女孩以后是否还会生起类似厌学心理呢?
不能否认,“挖藕式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孩子们通过下田务农的方式体验劳作的辛苦,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然而,这种体验式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如果孩子们厌学是另有隐情,那么此种方式不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恐惧,结果反倒弄巧成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夙愿,但这种“挖藕式教育”确实应该三思而后行,了解前因后果、而后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