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很新奇,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
妈妈自己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跑,明显力不从心。
不一会儿,就听到这个妈妈大声地喊着:
“跟着我,别自己乱跑!”
“不要去水池边,那里太危险!”
“你到底听不听话啊,早知道就不带你出来了,真费劲”……
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说教而停止乱跑,反而跑得更快,这个妈妈逐渐崩溃。
“别乱跑!”
“别偷吃糖!”
“别看电视了!”
“别再玩手机了!”
……
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越要干什么,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
孩子和我们对着干,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魏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名为“白熊效应”。
它要求参与者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的反弹,大家都在想白熊。
所以当我们跟孩子说:“别跑了”,孩子听到的就是“跑”,他听不到“别”,也听不到“不”。
怎么办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到孩子正面的暗示,直接告诉他,“你要做什么”,跟他确认。
当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不要说“别浪费时间了”,而是跟他说:
“孩子,去学习吧!”
当孩子在磨蹭拖拉的时候,不要说“别再磨蹭了”,而是跟他说:
“孩子,请加快你的速度。”
当孩子上课开小差的时候,不要说“上课别走神”,而是跟他说:
“孩子,请认真听课。”
表面上看“确认”和“批评”似乎差别不是很大,其实不然。
因为“批评”的重点落在他过去犯的错,“确认”则是指未来他需要怎么做。
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拒绝批评,但很少有人会抗拒被确认。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正面的事情上,以积极的方式提醒孩子应该做的事。
你觉得我说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