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会员妈妈无奈地提出了一个困惑她已久的问题:
“最近3岁的宝宝晚上总喜欢闹,各种拖拉磨蹭,就是不肯上床睡觉,这还没过年呢就开始兴奋了?小孩子也有节前综合征的毛病吗?”
她家孩子白天午睡很好,一到中午自己就乖乖躺床上,一闭眼很快就能睡着,根本不用哄。
最开始她还以为是中午睡得太多导致晚上孩子睡不着,但以前怎么都不这样呢?
而且她感觉孩子也不是不困,就好像诚心和她作对似的,不管是“刷牙”、“洗脸”,还是“上床”,每一件事情都各种拖延。
说一万遍“该刷牙睡觉了”,人家仍旧趴在地上玩小汽车,雷打不动,或者满屋子跑来跑去,假装没听到。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还没洗澡、没刷牙、没换睡衣、没讲睡前故事……老母亲烦躁得头顶冒烟、
拖他去卫生间吧,但一拖,他就秒变秤砣。等好不容易哄骗到床上,认为可以安心睡觉了,结果,前戏刚刚开始。
脱完袜子脱裤子,脱完裤子脱上衣,脱完上衣换睡衣,换完睡衣想嘘嘘,尿完嘘嘘讲绘本,一本一本又一本……
“妈妈再讲一本可以不?我要看小熊~”
“明天再讲,马上睡觉。”
“就再讲一本,求你啦,妈妈~”
好不容易讲完第N本,关上灯,就只见黑暗中,他的运动力瞬间爆棚,被窝里钻山洞。
老母亲用尽最后的理智把他摁回床上,他又开始撅起小屁股,
“妈妈,快看看,看看蒙古包。”
“妈妈困了,明天再看吧,乖,闭眼睛睡觉!”
“妈妈,你的手机亮了。”
“睡觉!再不睡打屁屁!”
终于一切都安静了下来,但等你不经意地睁开眼睛却发现……
磨蹭,是孩子们的普遍现象。但他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磨磨蹭蹭呢?看着他们可爱无辜的小脸,父母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
孩子为什么不睡觉?
首先,如果你家宝宝刚2、3岁,那么他会处于自我敏感期的阶段,心理学上认为,这个时期宝宝会从特别依赖父母逐渐变得独立。
这是宝宝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构建中,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充满未知的新奇世界,以此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
试想当你沉浸在你沉浸在一项事物中,是不是也最讨厌别人来干涉你?宝宝此时的心理状态也是如此,他们对大人的要求和安排会表现出很大的自我选择性。
而宝宝也对早睡、晚睡、对身体好不好这些大人的想法没有太深的触动,因此就算有些困意了,但因为在玩玩具、看动画,不想睡就是不想睡。
当父母提出相反意见时,宝宝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情绪,“消极怠工”的表现就很自然了,再大些的孩子还会找各种借口:
再玩儿10分钟,再读一本绘本,再看最后一集动画片,再喝一杯水……
归根到底宝宝无非是想自己决定玩耍和睡眠的时间罢了。
“怕黑”也是孩子不肯睡觉的一大原因,此前我们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孩子为什么会怕黑、怕鬼?都是这3种心理在作祟》,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总之一些恐惧的想法在大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但那些怪物却真实存在于孩子的脑海里。
当然孩子害怕的情绪通常来讲也不会太激烈,父母的耐心引导总能很快帮他们度过这道心理难关。
除了主观上的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每到年节都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下班晚、吃饭晚,父母开始变得晚睡在所难免。
孩子总是善于学习、模仿的,父母习惯了晚睡,孩子自然也不会早睡,不知不觉就容易养成拖拉的习惯,慢慢会失去管理时间的能力。
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很重要,但并非单纯地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去做就够了,适当的时候也需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
6种方法拯救磨蹭孩子
1、认同孩子的磨蹭
因为嫌弃孩子磨蹭不睡觉,父母会不停地催促,日复一日,孩子晚睡的毛病可能没改,妈妈却添上一个新的毛病——唠叨。
想想那些我们嫌父母唠叨的时光,不都是这么来的么,从最开始的抵触、反抗,逐渐形成了对妈妈的“免疫力”,管教也逐渐变成了无奈的“唠叨”。
所以对付孩子磨蹭,千万不能催,因为你越催,孩子有可能越慢。
而且,我们还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快去……快去……”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以成年人的节奏来衡量他的节奏。
他达不到你的要求,你会烦躁,孩子也会有逆反心理,不再配合你。
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肯定孩子的节奏,顺应他的节奏,顺便制定规则。
只要孩子没有违反规则,那么,适当慢一点儿也没关系。
2、制定规则,教会孩子管理时间
日本行为科学管理学家石田淳经过研究发现,孩子拖拉磨蹭,其根源是对时间“无感”,同时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当这种心理状态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时,孩子可能会对拖拉上瘾。
但是告诉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时间”,可能有点儿难,所以,建议每位家长都给孩子准备个沙漏或者闹钟。
设定不同的闹钟铃声,可以用孩子喜欢的音乐当铃声,当这首音乐响起的时候就去刷牙,那首音乐响起的时候就去洗澡等等,让孩子逐渐形成对时间的概念。
一个计时的小沙漏,可以帮助孩子明确“看见”时间。
比如: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用小沙漏来计时,跟孩子说:“沙子漏完后,就是20分钟,咱们的睡前故事就讲完喽!”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
3、把睡觉变成游戏
有宝妈支招可以假装“使坏”,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睡衣藏到被子下或者床头柜等地方,让宝宝自己去“寻宝”,把睡觉也变成好玩的事情。
类似的睡前小游戏还有很多,但这种招数真的有用吗?
也有不少妈妈表示,效仿后都哭了,孩子不但没睡着,自己还被折磨得不行。
如果宝宝越玩越兴奋,那就说明还是没玩对。
睡前游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固定的“仪式感”让宝宝触景生情,给宝宝营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他自然就觉得自己该睡着了。
我们可以调暗卧室的灯光,躺在床上,搂着宝宝说:宝宝,和你喜欢的东西说晚安吧!
外套晚安,裤子晚安,鞋子晚安,玩具晚安,被子晚安,台灯晚安,椅子晚安,窗帘晚安,……晚安,我们要睡觉咯!”
说着说着,你会发现,原来还在你怀里扭个不停的宝宝,慢慢安静下来了,小手小脚变得放松,呼吸越来越均匀,小家伙已经进入梦乡了……
又或者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对他说:“现在是宝宝的按摩时间,妈妈会从头按到脚,按到脚趾的时候,我们就要睡觉啦!”
先轻轻按摩宝宝的额头、耳朵,然后是脸,接着是肩膀、手臂和手指,轻柔地按摩腹部,最后再按摩大腿和小腿。捏完小脚,对他说:宝宝,快睡吧!
在游戏中,孩子和妈妈有足够的互动,孩子很容易接受,也更能感受到爱意,睡得会更踏实。
4、提供安全感
有的孩子很容易焦虑,往往要逐渐建立起安全感才能入睡。
他可能会因为妈妈上班忙,陪伴的时间变少,心里有一些焦虑,所以很需要安全感。
他会认为最后的睡觉时间是和妈妈最亲密的时候,所以,迟迟不愿意入睡。
我们能做的就是,满足他睡前的一切需求,让他知道妈妈很爱他,让他获取足够的安全感,而做到这些其实非常简单。
一个心平气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的来源。
当然,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柔软的小布偶,或者小毯子,孩子摸着或抱着软软的东西也能感到安全。
5、看得见的鼓励,看不见的进步
“宝贝,今天你自己9:20就上床睡觉了,没有让妈妈提醒,你又进步了,妈妈表扬你!”
实践证明,来自于父母的简单的鼓励和认可,每个孩子都会乖乖被套路。
为了让孩子更有积极性,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奖品,比如,按时洗澡就奖励一张贴画或者小红花,一个星期都按时上床睡觉,周末奖励一小时的游乐场或者买一本喜欢的绘本。
小奖励兑换大奖励,比如攒够30朵小红花,可以购买玩具、全家外出旅游、采摘等。
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父母也要早睡早起
最终还是要说回父母以身作则的问题,如果想让孩子早睡,晚上9点后,父母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放下手机,关掉所有房间的灯,让孩子躺在床上,给他讲故事,陪他聊一会儿天,等待他慢慢进入梦乡。
等孩子睡着后,父母如果真的觉得睡觉“太早”,可以关了等在其他房间上网或者看电视,但要注意声音小一点儿,确保不吵醒孩子。
孩子学习掌控时间要比大人更难,改掉一个习惯也比大人慢,他的自控力、专注力、记忆力等各方面都还在成长的过程中。
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帮助,万不可急于求成。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