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着儿子在广场上玩,儿子拿着一把水枪,一会儿喷喷小树,一会儿喷喷广场地面,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儿子将水枪口对准了妈妈,妈妈毫无准备,被喷了一脸水,儿子哈哈大笑。
妈妈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平静地对儿子说,水枪口不能对着人,被喷到的人会很不开心,他应该道歉。妈妈警告他,如果他再喷人,就只能带他回家了。
儿子跟妈妈说了对不起,然后又跑去玩了。
没多久,儿子似乎是无聊了,也许是想恶作剧一下,他忘了妈妈的话,将水枪口对准一个小男孩,将男孩的后背喷湿了一片。
妈妈平静地走到儿子身边,先是让儿子向对方道歉,接着收回了他的水枪,说因为儿子不遵守规则,要带他回家。
妈妈没有发火,没有吼叫,只是很坚定地带走了儿子。
儿子刚开始还为自己辩解,但看到妈妈不为所动,就乖乖地跟在妈妈后面走了。
我在旁边看着这对母子,不由得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我想起了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妈妈可以不用暴力为孩子立规矩:她可以坚定,但不能强硬。
跟正面管教中的和善而坚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几年,我陆续学了一些正面管教的课程,也有了一些心得。我渐渐变得柔软、平和了,大多数时候我能做到坚定而不是强硬。
记得凌宝小的时候,当她做了错事,我先是跟她讲道理,但她倔强,非要和我争论一番。我看她不服气,往往更生气,于是把她吼一顿,并强硬地以“我说了算,听我的”来结束争执。
但我自己也被气得够呛。
就拿做饭来说,有时候我做的饭菜不合凌宝的胃口,她不想吃,或者吃两口就不吃了。
有时候我心软,会安慰她几句,重新为她准备她爱吃的饭菜。
后来随着她渐渐长大,我不再顺着她,开始指责她不体谅我,辛苦张罗饭菜,孩子还不领情。有时候还会批评她太馋了,只吃自己爱吃的菜。
这时候凌宝也很烦,她会和我争辩,然后我俩开始吵架。
当然是吵不出结果的,我们都很生气。
后来我接触了正面管教,了解到,和孩子沟通时,可以坚定,但不要强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命令他们听我们的。
于是,我开始试着改变。
当我做的饭菜不合凌宝的胃口,她吃得很少或者不吃时,我觉得没什么。既不重新为她准备饭菜,也不批评、指责她。
我只是笑笑,说好的。
我跟她解释过,家里不是餐厅,我也不是大厨,不可能每顿饭都做得好吃。如果她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前告诉我,我能满足的话,一定满足。
至于让她失望,我很抱歉。
我尊重凌宝的选择,也尊重自己的劳动,不做她的佣人,为她重新安排饭菜。
我们彼此尊重,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事实上,虽然有时候饭菜不合凌宝的胃口,但她并不会饿着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很难分清坚定和强硬的区别。
坚定是指,父母要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若父母不能坚定,孩子就没有界限感。
而强硬是指,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服从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是陪读妈妈,为了孩子上学,她带着两个儿子和先生分隔两地。每当她开车带着孩子们回家跟先生团聚时,她就很头疼。
她说,跟他们强调了很多次规则,不能在车上打闹,争吵,但孩子们就是不听,或者总也保持不了安静。
十一岁的哥哥和八岁的弟弟,喜欢在车上玩闹,更喜欢在车上讨论,比如,谁的游戏打得更好。
讨论得热烈了,男孩们会起争执。
朋友就很心烦,她要求孩子们安静点,她开车时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她觉得烦躁。
孩子们往往安静不了几分钟就又开始新一轮的争辩。
有一次朋友忍无可忍,她停下车,将两个孩子吼了一顿,又给了他们每人一巴掌,这才继续开车上路。
朋友说,吼一顿,打两下,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男孩们很容易忘了疼痛,开始新一轮的折腾,苦的还是她。
我跟她分析,孩子们不可以在车内疯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给孩子立规矩时,还要注意方法,可以试试,坚定,不要强硬。
朋友有点不解,不强硬,孩子们不听话呀!
我进一步跟她解释,父母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所以,不建议她直接给孩子们下命令,不许在车内打闹,不许大声吵架。
但她可以坚定自己。
比如,她可以告诉孩子们,如果一路上他俩在车内疯玩、吵闹,会影响妈妈开车,她为了安全,会选择停下来,直到他们安静下来为止。
这个方法可行吗?朋友半信半疑,但还是试了试。
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一路上,当孩子们又开始吵闹时,朋友停了下来,安静地等待着。
孩子们一看,妈妈既不吵也不吼,但她停下来不走了,看起来很坚定的样子,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决定听妈妈的,不再吵架。
剩下的路程,男孩们果然安静了很多。
朋友说,原来和孩子沟通,还可以这样,坚定而不强硬。原来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大吼大叫。
当我们训斥孩子不听话、不遵守规则时,不妨反思下,我们和孩子沟通时,是否用对了方法。
我们可以坚定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孩子。
当我们坚定而不强硬时,也许和孩子的沟通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