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这孩子该怎么办?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话说尽就是不管用。生活中是不是常有家长这样报怨自己的孩子。
孩子软硬不吃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专家说:“不是,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是你的教养方式导致的。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接纳孩子的现状,不去责备,打骂孩子,同时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家长是孩子言行的楷模,看到孩子的问题先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而家长是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所以,只有做一个言行上让孩子信服的家长,才能有效地管教孩子。
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关于教养方式我从作者汤维写的《成长型养育》这本书得到一些启示。我们大部分家庭是以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方式管教孩子。然而随着孩子长大家长开始报怨这两种方式越来越不好用。
《成长型养育》一书的作者 汤维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讲师,积极教养讲师 ,《幼儿教育》的特约撰稿人。曾经帮助百万妈妈走出亲子沟通的误区和迷茫。
她从成长型养育的角度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管教孩子,教给他管理自己的技能,而非简单的惩罚或者体罚。其次要学会鼓励孩子的成绩,而非物质奖励和简单地表扬。关于作者的两个观点做如下解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关于惩罚。
作者认为惩罚或者体罚会让孩子“马上听话”,但很快会失效。它是一种短期行为。从长期效果来看他损害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严重者甚至患上心理健康障碍。体罚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强势的孩子学会了攻击别人。软弱的孩子则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因为他们习惯被打,所以容易臣服于暴力。
惩罚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它是以孩子的恐惧为代价,这种恐惧确实可以让孩子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这正是许多老人晚年得焦虑症,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常常感到恐惧的孩子还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问题。
成长型养育鼓励父母管教孩子,而非惩罚。惩罚是让孩子为规则付出代价,而管教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帮孩子认识错误,吸取教训。管教可以是主动的行为,主动的管教不会让孩子感觉被羞辱,既可以预防问题的发生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比如,告诉孩子哪里有电,哪里有火,哪里 有热水,这些地方不能碰。再比如,要勤洗手,少喝饮料等等。
成长型管教是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学会的是如何避免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惩罚则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孩子学会的是不断试探犯错的边界。
所以反思我们的教养方式,孩子不听管教是不是与我们的惩罚措施不当有关呢?
其次,是鼓励。
作者认为孩子需要鼓励而非简单表扬和奖励。
先说为什么不能奖励。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老爷爷有一个很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经常翻墙来玩,花草被糟蹋,老爷爷很心疼。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给来玩的孩子发糖果,第一天每人给3块,孩子们都很高兴。第二天给每人发了2块,第三天每人给1块,第四天往后老爷爷决定就再发糖。孩子们觉得无趣,渐渐地就不来小花园玩耍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额外奖励时,实际上是削弱了他们内在的主动性。为了验证这个结果专家又做了一个实验,安排两组孩子画画,一组孩子完成绘画后参与交流,老师给予评价和表扬,另一组孩子不参与交流,而是会获得奖金。取消奖金后,第二组孩子的画作质量不断下降,甚至有的孩子拒绝画画。这个结果表明,孩子是需要被成人承认和认可的。而物质奖励会使孩子们有一种被控制感。当奖励取消时,内在的动力也会随之消失。从而破坏了他们的创造力。
再说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表扬。
当孩子有能力,表现出色时,我们会不禁夸赞孩子说:“你真是太聪明了!”短期看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孩子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成绩有更高的期待。但是不利的一面是经常获得这种能力表扬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会表现的更无助,更容易放弃。像方仲永这样的案例我们生活并不少见。
所以从成长型思维来看,作者认为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对孩子付出的努力给予具体的鼓励会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素质的成长。
最后,来看一下怎样鼓励才能养育出独立、好学、上进的孩子。
1)肯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付出的努力,让他们感觉到这种付出是一种享受。
比如:在孩子开启一项新任务时,你对他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开心哦”,就足以让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2)通过提问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这有利于孩子敞开心扉,通过家长适时地鼓励,既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又可以加强亲子关系。
比如:欣欣喜欢讲故事,经常把自己看到的事情编成故事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常问为什么,欣欣讲得有趣的地方,妈妈就给他一个好评,或者引导他想出更多的故事情节。
3)鼓励时不要贴标签,要具体到每一件事。
比如:亮亮表演了他新学的钢琴曲,非常好听。这时我们不是简单的表扬太棒了,你将来一定是个钢琴大师。而是对他投入的情感,旋律,节奏进行具体的点评和鼓励会更有助于孩子成长。
你夸孩子的方式对了吗?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孩子的思维模式。固化型思维模式限制孩子的发展。而积极型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则会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遇到孩子顽固不化的问题,我们要先反思自己。如果你还有其他类似的养育问题,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