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感受:
跟孩子说话好像没听到一样,不听指令,自己做自己的;
叫他做事,要叫好几遍才会去动手;
孩子总是不配合家长,说了“不可以”,孩子却非要继续做;
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孩子的这些不听话、不听指令的表现,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头疼,许多沟通都变成无效沟通,耐心教育都变成无效教育。
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听指令?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孩子不听指令,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家长可以自查下,是哪种原因让孩子不听指令,再针对性解决问题。
原因1:受家庭氛围的影响
在家庭成员关系中,如果存在一种“爱搭不理”的行为,孩子可能会加以模仿。家长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家中是不是也出现过这种行为,比如妈妈喊爸爸帮忙的时候,爸爸假装没听到;面对爸爸的需求,妈妈会不会因为一时情绪化,故意不回应?
这些“爱搭不理”的行为,如果被孩子看在眼里,会耳濡目染养成“不听指令”的习惯。
原因2:孩子可能在表达不满情绪
如果家长经常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不回应,家长就反复唠叨3、4遍,会让孩子心情烦躁,自动屏蔽家长的话。
有时家长提的要求,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愿意做却又没有能力反抗,就会采取“不听指令”中这种消极指令来应对,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原因3:可能与孩子听知觉不足有关
孩子从听到指令、理解指令、并且执行,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许多能力共同支持。当孩子听知觉能力还未发育完好时,也会出现“不听指令”的现象。
孩子1岁左右,能听懂“一步简单的指令”,4岁左右能听懂“多步复杂的指令”,不同年龄段能理解的指令难度不同。
当孩子不听指令,家长可以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指令信息超出了孩子目前的听觉能力水平?或者是孩子的听知觉能力还未达到当前年龄该有的水平?
孩子3岁以后,自我意识比较强,“无视指令”的现象很常见,家长如果采取反复强调、强制要求的教育方式,容易适得其反,让孩子愈发执拗。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更配合指令呢?这里针对孩子不听指令的原因,分享4个小妙招。
妙招1: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但很听学校老师的话,这是因为老师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比如:老师要求孩子不迟到,自己也会准时到班级上课;要求孩子上课不玩手机,老师课堂期间也不会拿出手机。而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自己却在一旁玩手机。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家长要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要和孩子说明情况,进行沟通。在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尊重彼此,在意每个人说的话,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妙招2:尊重并聆听孩子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不仅是表达对孩子的要求,还要和孩子沟通彼此的情绪、情感和想法。跟孩子确定特殊的亲子时光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家长要多了解孩子,找出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家长愿意聆听孩子,根据孩子的能力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孩子也会更愿意聆听。
妙招3:避免过多强调
如果家长发出指令超过3次,孩子还没有回应,家长就要更换一种方式。
比如,孩子玩手机时间久了,你让他把手机还给你,他还没有反应。这时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指令,把手放孩子手上,帮助他把手机放到家长手上,或写个小纸条提醒孩子。
妙招4: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弱的孩子,不仅在家不听家长指令,在学校也常常无法理解并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听知觉能力方面加以训练,比如多和孩子讲故事,或者做一些训练听知觉能力的亲子游戏,逐步训练并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想知道孩子的听知觉能力水平,点击下方扩展链接,预约中科院心理所支持的儿童专注力测评,测评内容包含了儿童的视知觉和听知觉两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