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不好孩子也不听话该怎么让自己过开心(老公不好孩子也不听话真知该怎么办了)

24岁失联女硕士找到了,可是她灿烂的笑容永远地定格在2019年冬天。

据姐姐说,钰敏从小就是学霸,以全市排名前几的高科成绩考入中国人大商学院。

今年六月份硕士毕业以来,钰敏常常感叹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常常出错,对自己很失望。

在跟姐姐去医院的路上,她偷偷跑掉,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此优秀的女孩,为何如此决绝地离开这个世界?

白岩松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追求完美和极致。

人生的路,错综复杂,有时遇到红灯,有时遭遇爆胎,没有谁是一路绿灯,缺憾与挫败常常如影随形。

作为女人,如果放平心态,宽容自己,就能顺利通关;如果追求完美和极致,就容易被生活的不完美打败。

优秀是一种包袱,完美主义是女人逼死自己最快的方式。

01 . 完美主义者容易焦虑

 

朋友眼中那个工作努力、老公体贴、儿女双全的小雨,最近抑郁了。

在单位,她嫌升职加薪太慢;在家里,她嫌孩子练琴不认真,老公不上进、袜子乱扔。

她像拿着放大镜的医生,寻找每一处病菌,见不得生活的一点瑕疵。

有一次在地铁上,她嚎啕大哭,只因为坐过了站。

拥挤的地铁正如她的人生,不管怎么狂奔都离理想的目标相去甚远。无论怎么努力,自己好像拉磨的驴,原地打转。

没多久,小雨的身体就垮了,医生的诊断是“焦虑型抑郁”。

其实地铁坐过了,可以返回;人生的路走慢了,可以加油。

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失败和缺憾才是常态。

同事小敏的婆婆就离完美差一大截,蒸的饺子比包子还大,拖过的地满是水渍,尿布混乱一洗,有空就坐在那喝茶。小敏从来没见过这么惫懒的女人。

婆婆却说:“我这人啥本事都没有,就是命好,摊上个好老头,懂事的好孩子。”

她看儿子的眼神能挤出蜜来,看老头时笑得合不拢嘴,来到儿子的新家不住的夸赞。在她眼里,一切都是这么完美。

在婆婆欣赏的眼神里,公公变得越来越能干, 年夜饭全程一个人搞定;儿子出类拔萃,博士毕业留在研究所,又谦虚又孝顺。

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

与其苛求未来的完美,不如珍惜眼前的不完美。

重要的不是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最好,而是无论顺风顺水还是错误失败,都不遗憾、不沮丧,一如既往地乐观应对。

02完美主义者不容易感知幸福

 

红楼梦》里的妙玉出身高贵,入贾府为尼, 带发修行。

有一次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贾母带领众姐妹在妙玉舍下喝茶。对于普通客人,妙玉用的是低调而奢华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和去年的雨水,对于黛玉宝钗,她用的是旧年梅花上的雪水,和珍奇古玩“瓟斝”和“点犀”。

由茶看人,妙玉是一个对生活要求极致完美的女人。

吃完茶,妙玉对小丫鬟说,等会刘姥姥走了以后,把那“成窑五彩小盖钟”砸了。

普通人嫌弃刘姥姥脏,再也不用杯子就是了,可是妙玉竟然选择砸掉,可见她多么自视清高。

作为一个富二代、白富美、诗人和茶文化传播者,妙玉本可以写写诗,学学佛,赏赏雪,享受父母的馈赠和“槛外人”的清净,可她却孤芳自赏,暗自神伤。

因为在妙玉眼中,一切眼前的幸福都是该当应分,自己的不幸遭遇才是世界核心。

完美主义者只看到人生的苦,尝不到日子的甜。

越追求完美,越容易看到生活的不完美,越无法对人生的残缺视而不见,越不容易感知幸福。

一份稳稳的幸福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肯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优秀,而是来源于内心的那份笃定。

完美的人生是变态的,不完美中砥砺前行才是常态。

 

03 完美主义影响下一代

 

知乎上有个问题:

“完美主义导致的焦虑已经影响得我彻底上不成学了怎么办?”

有个回答特别扎心:“完美主义的倾向往往是幼年就开始形成的。小时候,只有取得完美的成绩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赞扬,这增加了他们变成讨好者的可能性。外界也一直传递给他们‘理想要远大、要做最好’的信息。”

美国畅销书《无声告白》中那个自杀的女孩莉迪亚就是个例子。

莉迪亚的母亲一直梦想做一个医生。当婚姻与学业不可兼得,现实与梦想渐行渐远,完美的人生无法兑现,她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于是,成为医生的梦想落到了懂事的莉迪亚身上。

每天早晨,母亲会把改好的试卷放在她的餐桌旁;

每逢生日,她的生日礼物不是医学书籍就是科学词典;

课外时间,不是参加根本不感兴趣的科学展览,就是忙着应对各种考试。

可是,母亲万万没想到,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笑容甜美的女儿会在一个漆黑的午夜,走向沉静的湖底。

更让母亲无法理解的是,难懂的化学公式像钉子一样刺着莉迪亚的心,高精尖的科学词典从未被翻阅,不及格的卷子压在莉迪亚的箱底,女儿煲电话粥的电话里都是盲音。

把莉迪亚推向湖底的,是母亲的期待。

莉迪亚太累了,做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太辛苦了。

外表看上去有多光鲜,内心就有多痛苦。

她挣扎在自己所犯的每一个错误中,停滞不前。只有离开,才能找到永远的安宁与自由。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大人过度地追求完美,会造成孩子的压抑和自卑。

当一帆风顺的时候,孩子可以畅通无阻;当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孩子可能就自暴自弃。

因为孩子能敏锐的捕捉到:

父母的关心是爱自己,还是爱那个完美的自己?

父母的期待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还是对不完美人生的怨?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仅是孩子,每个人最需要的,不是沉甸甸的期待,而是无条件的爱。

04 接纳不完美,人生才完整

 

《哈佛幸福课》中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

面对失败而感到沮丧和恐惧,是人之天性,而裹足不前、焦虑抑郁就是“失能性恐惧”。

成功如张德芬,也曾怀疑自己:“你不够好!”

别人好几辈子做不到的事情:知名主播、企业高管、畅销书作家、心灵导师,张德芬一个人的斜杠都囊括了。

在人生的各个赛道,她都力争第一,苛求完美。

可是就像每个软件都会有Bug,每个电视剧都有槽点,每个女人都有缺陷。

四十多岁的时候,张德芬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离婚,与育有一双儿女的老公分开。

指责声四起 :“张德芬已经离婚两次了,她连自己的婚姻关系都处理不好,哪有资格出书去当别人的人生导师?“

离婚是很多女人撕不掉的标签,怀疑人生的理由,痛恨男人的借口。

张德芬只是淡定的说:“这就是我的人生课题吧。当我做的不够好,前夫会说,去把你自己写的书读一遍。抱歉,我能写出来可是我不能都做到,我在努力修行中。

没有在完美崩塌时跌落谷底,而是在失败来临前与自己握手言和。

接纳了自己,张德芬创造了更多的文章,更好的心灵课程,帮助了更多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就像爬山,你我都挣扎在各自的轨道里,向着目标狂奔。

当奋力到达山顶,你会发现另一座山峰有更好的风景。

不管你做的多好,总有一个时刻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

正如那句歌词:“万物皆有缝隙,那才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愿你在拼命工作、奋力读书、艰难平衡时记得:停止苛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是人生的一个选项;

愿你在累了、倦了、失望了、受伤时想起:拒绝他人的期待,活出你自己,才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接纳不完美,人生才完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2:13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