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你想征服全世界,就要先征服你自己”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人身上,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就是挑战人的原始本能,同时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现代教育界认为,2~6岁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品格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能够把握好这一黄金时期,培养好孩子,终身都会受益无穷。
然而,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有孩子规规矩矩,他们天生就是“随心所欲”“任性”的代名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任性呢?
有时候“任性”的或许并不是孩子,而是成人的“我执”
然然今年7岁,任性而又倔强,妈妈让她做什么她都要唱反调,母女间的“对立”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当然然任性时,妈妈都是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可是毫无效果,所以劝说无效过后,经常是以妈妈大发雷霆而告终。
然然家住4楼,活泼好动的然然下楼时,非常喜欢坐在楼梯扶手上滑下去,她特别享受这种“滑滑梯”的乐趣。妈妈每次都制止:扶手平时根本没人擦,会把衣服和手都弄脏的。在然然屡教不改之后,妈妈终于忍无可忍,发了一通脾气后,她就再也不敢当着妈妈面儿滑了,可是跟奶奶下楼时,然然依然如此。
平时的冲突都是诸如此类的小事,然然妈妈总有一种挫败感,为什么女儿总是跟自己唱反调呢?
如果你是然然妈妈会怎么做呢?
孩子既然喜欢玩儿,为什么一定要阻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儿,这本没有错,所以这件事儿“任性”的似乎是妈妈,她非要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样会把衣服弄脏。
其实问题真的很好解决,讲那么多道理没有用,早就应该转换思路了,为何不拿上两块抹布,跟女儿一起把扶手擦了,既维持了环境卫生,又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顺便发还培养了劳动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认为的幸福,和孩子眼里的幸福可以划等号吗
我们经常听到老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吃穿不愁,好玩具应有尽有,一家人陪着玩儿。的确是这样,别说老人的童年了,就是跟我们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的确是超级幸福。
然而,无论哪个年代,人总会有烦恼,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 现在的孩子的童年不再是蓝天绿地、山川溪水,可以三五成群自由自在的游玩于天地之间;
- 他们小小年纪就要辗转于一个又一个辅导班;
- 大人都很“闲”,一个孩子被好几个大人宠着,任何行动都会被盯得死死的……
就像然然,她只不过想玩儿个花样走楼梯,妈妈却不能体恤,连这么小的童趣都不肯给孩子,同时还要给孩子扣个“不听话”“任性”的帽子。
如果想要孩子讲道理,首先家长做的事情要有理,做得有道理比讲道理有意义的多。
孩子的任性来自烦恼,烦恼来自哪里呢?
其实,大部分亲子关系都不是平等的,所以孩子的烦恼很多来自于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不公,孩子跟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大人永远高高在上,孩子的一切都需要依赖父母,所以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尊重,无法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那么这种不对等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孩子任性。
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认真起来,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能够应对父母的唯一筹码就是“哭闹”,当父母受不了时就会进行妥协,孩子目的也就达到了。
接纳孩子的任性
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育,他们从2~3岁左右开始发展出“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后,需求就渐渐多了起来,教育学称这一阶段为”三岁危机”。
三岁危机并不单纯源于心理原因,除了心理,孩子的感觉、知觉以及肌肉大动作的发育极大的提高,大脑皮层的构造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语言和思考能力也是突飞猛进,他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不仅问题多多,而且好奇心爆棚,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调皮捣蛋的行为会让家里“遭殃”;同时,他们因为慢慢变得“强大”,渴望独立的意识强烈,希望摆脱大人的“控制”,独自探索世界。
而不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服管,很任性,总想打压孩子,试图让他们安静下来,而孩子的天性受到压制,只能通过发脾气、哭闹等方式来反抗。
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一、对孩子的任性要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既不要过度焦虑紧张,也不能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应该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
二、不要打压和训斥孩子,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因为他们本身不成熟,所以哪怕真的做出冲动、任性的事情,父母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可以冷处理,等孩子情绪平和了,再讲道理。
三、避免隔代养育,这是现代社会的家庭独具特色的现象,很多父母只负责生不负责养,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老人的溺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