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出门,再不出门,公园就要关门了。”
“祖宗,快吃饭,再不吃饭,饭就凉了。”
“让你五分钟后喝牛奶,你咋还没喝呢?你要气死妈妈吗?”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类似的场景,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办事磨磨蹭蹭,大人自然着急。在大人与孩子的冲突中,因为孩子磨蹭、缺乏时间观念而引发的占比不小。
但孩子磨蹭、缺乏时间观众念,原因真的在孩子吗?
未必。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时间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是大人想什么时候开始建立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什么是时间知觉?通俗地讲,就是个人对于时间持续长短的直觉反应或感知。不同人的时间知觉是不一样的。同样过去了五分钟,有人认为只过了两分钟,有人认为过了十分钟,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时间知觉的差异性。
其次,人的时间知觉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发起起来的。心理学认为,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要在3岁左右才开始萌芽,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培养时间观念,一定不能操之过急。你得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在他有能力分清时间顺序、把控时间距离之后,再去强调培养他的时间观念。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首先,父母要把心态放平静,不能焦虑。你要明白,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学会感知时间,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时间指令行动,可能并不是因为孩子磨蹭,而是他的时间感知错误,你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知觉,而不是当你觉得孩子在磨蹭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你要知道,你的焦虑,只会加重孩子的磨蹭,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配合你的慌张,所以你越催,他越紧张,也就越磨蹭了。
其次,父母要帮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感知能力。时间是怎么流逝的,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使用时间观念等等,在日常的互动交流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感知这些。比如在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画20分钟吧。当孩子画到五分钟的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已经画了五分钟了,还有十五分钟。当画到十分钟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已经画了十分钟了,还有十分钟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诸如此类的训练,孩子的时间知觉能力就会逐渐建立起来。这一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效,坚持下来,一定会收到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种训练时,孩子要集中精神专注于所做的事情,不能在中间分心去做其他事情。如果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看下电视,或者和大人说会儿话,就会影响孩子对时间的感知,造成孩子的感知失误。
最后,父母要起模范作用。告诉孩子再多再大的道理,都不如父母身体力行去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理念。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做个不磨蹭的人,父母需要通过行动展示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行事的人,凡事都安排得条条有井,而不是永远都在赶时间,或者随意更改工作日程。如果时间能守时、有时间观念,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从父母身上参悟到一样的理念,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因而一再拖延做事,这不是磨蹭。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得去说服孩子接受做这件事情,或者让孩子体会到做某种事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