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暑假,家长们都很紧张,一个假期各个调皮捣蛋的神兽回到家里,大人要干活工作管不住,这时候私自外出游泳的孩子就很多。家长害怕,老师也害怕,这几年很多初中小学老师们也要不断的行动、不断的提醒:假期不要去水边游泳!
这几年高校也开始宣传,甚至一些老师明确提出禁止游泳。禁止游泳与年轻人包括小学生儿童对水的爱好和兴趣是矛盾的。人从水中进化而来,从羊水中泡个一年半载,对水就是天性,靠禁止和阻挡是不行的。或者说禁止了初一,禁止不了初二,就是让所有的老师假期不休息天天到河边湖边严防死守,也阻止不了孩子们对水的热爱。
因此这里就必须去面对水以及水带来危害的问题。没有水不行,但是玩不好就出风险。所以每年暑假,溺亡的新闻不断,每一起都让人扼腕叹息。毕竟这都是生命。
关于溺亡,都不陌生。过去在村子里、乡镇都有很多的耳闻,而且溺亡的人有大人、小孩。如今新闻的播报,网上的信息,看到的也很多。
如何避免溺亡,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靠什么?依靠家长?依靠老师?依靠社会?
怎么办?禁止玩水?禁止游泳?填了水库大江大河?一辈子不到水边去?
这里边真的去思考,怎么防止溺水的问题。
一、防止溺水,根本在于思想认识、行为管控与青少年兴趣的冲突
溺水的危害显而易见,但是每年都会发生,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分析下,原因有几个:一是小孩子管不住。小孩子对水有偏爱,谁家孩子都不可能严格禁止其接触水。二是大人也喜欢玩水。
而如何防,肯定是做不到完全禁止的。回忆小时候玩水的经历,那时候第一次玩水如果不是父母的故意,或者有大人的看管,都是免不了一顿暴揍。我的记忆很小时候,大人们就带着在池塘里玩水,那时候没有游泳圈,就用大人的裤子。随着大人玩水,而后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水的范围可以包括村子里所有的有水的地方,小池塘、河沟、河里、机井、水库,从池塘边玩,后来在池塘里走,而后慢慢的浮游,最后在水库里畅游,机井里往下跳。
从不会游泳到会游泳是有代价的。突出的就是喝水,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很脏,但是要学会游泳不喝水不行,在池塘里走着被各种尖锐的物件割伤,当然最厉害的还是跳下去上不来。
要防止溺水,首先就是让小孩子远离水。这一块是目前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但问题是很多人意识不强,农村孩子到水库池塘游泳,是经常的事情,大人不在家或外出打工,没人管得住。小孩子自己又不能管理,而且往往是群体性行为,一群小朋友在一起不玩水不可能。怎么给他们讲,他们也会偷着去。这样的教训,很多会游泳的农村男孩子都有。到家里被父母暴揍,但是还是挡不住对水的向往。
兴趣,靠挡是不行的。要疏导。
二、溺水,具有主动和被动的特征
溺水,到水里上不来的,一般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去游泳、去救人。游泳的有高中低的层次,一般水平低的受到威胁的多;游泳还有场所的问题,大海水库和小河沟不同,和池塘不同;环境不同、体力不同,或者遇险。这里边各式各样,小河沟淹死人也正常,需要就事论事。
救人也有高手和非高手。而见人落水去救人一般是人的本能,而这个本能就会出现有救人本领和没有救人本领。这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关于救人然后因为操作不当被拉下水而溺亡的现象最多。比如一个村子十几个小孩或者三五孩子游泳,一旦有一个出现问题,其他孩子就会去救,而救人是需要学问的,特别是水中救人,水性一般不要冒险救人。高中时曾在水库中救人,被救者不会游泳,抓得很紧。这样的情况大人们都讲过,还说了很多招数,什么棍子打晕,或者直击面门,或者打后脑勺,或者用单子裹了,实际上在水里救人就在几秒钟时间,想不到那么多。个人分析很多小孩子群体性溺亡的,一般都是如此,伙伴落水,紧急去救,方法不对而发生悲剧。
二是被动。一般是不会水的人被弄到水里去,自己一不小心掉水了,或者被人推进了水里,或者突然的灾难。对于被动的来讲,会水的活下来的机会多,而不会水的一旦周围救济不够,溺亡常常是100%。因此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坦特尼克号主角男女落水的场景,她两个幸运的是会游泳,不然下去不要睡到北冰洋就是池塘里也会淹死。而日常被动落水的情况很多很多。因此,不要觉得自己与水无缘,生活中很多事都无法预料。
三、会水,比单纯的禁止为好
防治溺水,核心是会水,懂得保护自己、保护别人。在上述的这两个主动与被动中都会死人。而主动游泳导致死亡的还是会少一些,毕竟多了一层防护的技能。
(一)关于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悖论。不过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一方面很多人会讲,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另一方面,人们讲不接触水就不会溺水。前一个说法,现在很流行,觉得会游泳的死亡的可能性大。古人言“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这句话据说是庄子说的,也有人说是后人杜撰。不论怎么说很有市场。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个论调讲了很多,一是大人告诫小孩子不要轻易去玩水。二是玩水、接触水会多了溺亡的可能和机会。这就如同炒股一般,只有炒股的人才有赚钱和赔钱,不炒股的不会。
如此理论去控制溺亡会有一定道理,让不会水的远离水,这本身就是一种保护。也因此,一些人一辈子不会水,这也正常,个人选择。不过这里需要一种解释,不会水的遇到被动落水危险性增加百倍,而会水的就会少了很多,这一点要重视。
实际上很多人对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进行过解释,这种说法靠不住。
(二)会水,有利于保护自己
当然一些人说,会水的喜欢逞能,这就另当别论。起码我们知道,再遇到险情救护落水人的专业人士,他们会水就是一种对群众生命的保护。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像专业游泳选手,或者救生员一样,我们都是凡人。但凡人也应该学会游泳,有些水性,这样在被动落水时就有效的保护自己。
关于游泳溺亡的调查,现在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数字。究竟是会水的淹死的多还是不会水的淹死的多呢?一些资料表明,是不会水的;也有资料表明,内陆比沿海死亡率更高。
这里的问题就是会水的水平,日常很多人会水,实际上仅仅是傻瓜级别的,菜鸟级别,但很多时候喜欢游泳的小孩子都喜欢吹牛逼,这是过去的通病。比如在寂静或水库中游泳,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茬又一茬,大孩的勇敢常常会刺激到小孩的不服气,从而会经常看到一排排裸体小男生接二连三的跳入水中。
在水中水平就有一二三等的区别。水域很多,各式各样的都有,不熟悉的水域最危险。因此,自觉一般水性的要减少冒险。不要单独野外游泳,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要在没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游泳。
四、防溺亡,需要的是面对恐惧的心态
很多人溺亡,特别是会水的,一般死亡来自于意外,被水下东西缠住,或者被落水者抱住等。不会水的,基本上就是恐惧。而在陌生水域,或者有一定险情的,比如阴面的水域、宽阔的水库大河大江等,森林中的水域,或者落单时,也会增加会水者的内心恐惧感。
恐惧感很容易把人带入溺水的困境,加重内心的崩溃,进而更多的耗费体力,出现意外。
从防溺水讲,对于会和不会的,都要在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即使是不会游泳者。须知在水中的慌乱,就会增加很多的风险。因此,在教育和预防时,都要给落水者讲到,面对生死那一刻,不要拼命挣扎,要坚持、要放弃恐惧,不要绝望,要冷静。很多时候,都是绝望把这些孩子推向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