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屁孩确实是干不了什么,但他却能让父母抓心挠肝、什么也干不了。
孩子过了1岁以后,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尤其是2岁这个“狗都嫌弃”的年龄,“哭”“无理取闹”、“撒泼打滚”、“任性”都是孩子身上的代名词。
不管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只要一不顺心、父母不及时满足他们,那接下来就是一出满地打滚的大戏。
该拿打滚撒泼的孩子怎么办?
徐州的某位妈妈在网上发布一段女儿撒泼打滚的视频,只见女儿独自躺在公园的空地上,躺了一会儿发现爸爸妈妈没有理睬自己,心中有些发虚。
然而,正当她准备起身的时候,却看到爸爸走了过来,立马重新卧倒,手指还悠闲地敲着地面,好生安逸。
爸爸担心地上凉,先后两次将孩子抱起来,均以失败告终。
无奈,爸爸只能站在孩子的旁边看守,妈妈直呼:气得心肝脾胃肺疼!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孩子的胸有成竹,但为了性格养成,孩子的脾气不能惯,也不能忽视!
别被“小屁孩”拿捏了
其实身边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1岁以后,心智发展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与外界的反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对自己有利,那么他们下次就会重复出现这样的行为。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拿捏到“父母怕丢脸,怕他们受伤”的弱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躺在地上哭,说明他们开始有情绪告知,开心或者不开心,但因为年纪尚小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用肢体类的语言来表达,如撒泼打滚等。那么面对孩子毫无理由地哭闹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可分三步走。
三步搞定打滚的孩子
首先,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哭闹任性的时候,父母要先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父母的情绪在处理孩子哭闹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孩子哭闹不听劝,反而还会使情绪累积得更多。
这时不如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泄情绪,同时家长也可以整理自己的情绪。当然,前提是打滚的地方安全,如不安全要立马抱到安全的环境中去。
类似于”不要哭”这些语言,其实是在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有情绪没有错,我们必须承认情绪的存在,引导孩子用直白的语言”我生气了””我伤心了”等表达。
如果你不想得到一个熊孩子,那么就不要为了孩子不哭放弃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孩子需要一定范围的自由,并非放飞自我。
所以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有情绪是正常的,发泄情绪也是合理,但这不能作为威胁的手段和砝码。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提出无理的需求且不听劝,父母可以选择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得很开心,发出大一点的声音吸引孩子注意。
另外,还可以选择用其他合适的活动代替孩子提出的危险活动,如可以邀请孩子做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最后,减少对孩子的否定,给出更多的选择
一方面当你频繁地说”不行”、”不可以”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另一方面2岁左右的孩子对危险没有概念,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意愿较强。
所以,如果父母频繁地say no,孩子而会觉得烦躁。
当孩子停下危险动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去玩玩具。
对于比较顽固的孩子,我们可以说“你选择看书还是玩玩具呢?”保证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给他们其他的要求和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
如何提前避免孩子无理取闹?
- 不要拒绝孩子的每一个要求,对于合理可行的要求及时满足,对于有一定可行性、但因外在原因受限的要求可以说“等等看”,不要激怒孩子的情绪。
- 尽可能让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避免过度的疲劳或者兴奋,这种情况下他们情绪很容易失控,应该依照孩子的正常作息,按时吃饭玩耍睡觉。
- 如果孩子对于父母的安排不是特别舒服,可以考虑取消原定的活动计划。
-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们提供帮助,或者是关键性的提示,缓和孩子紧张的情绪。
爱之有度,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考虑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一味满足,只会让孩子变成“熊”孩子,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