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感到很新鲜,想聊一聊。
女儿上初中开始,我再也没有打过她。她成年后做错了事,再生气也不会动手。
前不久,她突然问我,妈,我上中学时很淘气,翻墙逃课,你怎么能忍住不打我?
我回答,哪敢啊?你性子倔,脾气大,别说打你,骂你,就是多说两句重话,你就要跟我决裂,闹离家出走。万一失控,我不就傻眼了?
女儿想了想,点点头说,是啊,你挺难的。然后,十分认真地说,对不起,妈,让你受累了!
我心头一颤,眼眶都湿了,讷讷地说,我等你这句话,等了三十年了!
女儿激动地搂着我,说,我以后也不打我的孩子。
我们这一代父母,为了响应计划生育的号召,一辈子只生一个孩子,没有老人在身边帮忙,边工作边带孩子,没有经验,像摸着石头过河。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了事,生气到极点,忍无可忍才动手打孩子。一是为了泄愤,二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自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得心安理得。有的家长还会说,一打就灵,三天不打,上屋揭瓦。所以,很少有人会指责父母。
我记得很清楚,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英语成绩上不去,家庭作业没完成。有一天晚上辅导她做功课时,我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地扇她一耳光。不仅把她打哭了,连我自己也哭了。事后,我转念一想,心疼了很久,觉得出手太狠,对孩子要求太严苛。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希望将来比自己有出息,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目标。
于是,我不断调整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女儿寄校读高中的时候,为了到现场观看奥运火炬传递,纠集几个同学翻墙逃课。班主任老师说她领头旷课,勒令家长办理退学手续。女儿跟同学说,我就算不削她,也会狠狠训斥一通。结果,我既没有削她,也没有训她,而是帮她分析这件事做得对不对,问题错在哪里,然后带她去学校,跟班主任老师认错,交检讨书。最后,班主任老师收回自己的话,罚女儿写一份观看奥运火炬传递的作文。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不打孩子并不是说溺爱孩子,惯着孩子。我觉得孩子从小说谎,劣习屡教不改,坑害他人,及时发现,教训一下,也是有好处的。打完之后再讲道理,帮助提高认识,纠正行为偏差,就没打错。我不赞成家长无原则地放大赏识教育的作用。
在父母眼里,孩子不管犯多大的错,毕竟是孩子,一定要控制好情绪,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因事而论。西方人的观念比较尊重个人,对孩子不提倡用惩戒手段,东西文化产生碰撞,各有所长。
我觉得,“国际不打孩子日”是一个温馨的日子,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