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话当卫边风,该犯的错误还是照样犯?这样的孩子,需要“整治”
孩子邋遢、不听话,耳朵就像摆设一样……无数的育儿难题,成了父母焦虑的直接原因。
育儿,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路。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很皮?神经大条,说教似乎并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去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做错的题讲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做错,明明会做的题,总是粗心大意……
这些育儿难题,就像一根深深扎进父母心里的刺。有的孩子天生粗线条,没有边界感,在他们的认知里,我行我素才是常态。
这类孩子大概率是因为感统失调,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明明会的题目做错,大脑似乎不受感官控制。专家是这样定义感统失调的:
其实,感统失调分轻重,几乎大部分孩子都稍有些失调,但这并不碍事。
有轻微感统失调的孩子,通过运动就能矫正这一难题。比如:走独木桥、攀岩等这些关于身体平衡类的运动,就非常好。
感统失调的孩子大概率也是个马大哈,经常会犯常识性错误,明明很聪明,却总是慢半拍。
对于这种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显得格外重要。“因材施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马大哈孩子,教育要“因材施教”,打一顿没用!学这3个教育方法:
1、学会倾听
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说教、命令、教训,凡事说教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一顿”就好了,这个方法百试百灵,效果很好。
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毁掉了孩子的自律,反而激发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最重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孩子说!
判断孩子是否在“搞事”,我们不能主观臆断,而是要学会倾听,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用交朋友的方式替他/她排忧解难。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他/她引发共鸣,进而使双方的观点达成一致。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
沟通,从心开始,教育孩子也一样。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大概率不会差。因为他们从小就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长大也会明事理。
而不是被打一顿后一夜之间长大,叛逆却永远留在了骨子里。
2、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中国式父母,爱子心切,喜欢自己规划出一道道路来让孩子走,因为父母是过来人,尽可能想让孩子少走弯路。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的。成长,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人生需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摸索。
或许,在父母认知里对的、好的,孩子没有实践,根本体会不到。
所以,父母要放心大胆地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拒绝让孩子做工具人。
3、尊重孩子的决定
想要养出一个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选择。因为在被尊重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存在感,甚至是骄傲。被父母认可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尊重不等放纵,规矩、原则要有,但需要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协商,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做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