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国王不得不向宗主国清朝求援,没想到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在这之前,日本就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中日战争正式开始。由于按照中国干支纪年,1894年为甲午年,所以此战叫甲午战争。
日本蓄谋已久,清朝仓促应战,最终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关于清朝战败的原因,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有清军武器上的落后等等。但后世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国民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几乎没有。
史书记载,甲午战争期间,为了抵抗倭寇,官府曾贴出告示:“助官抗日,可免三年钱粮!”对当时的百姓来说,免三年钱粮的诱惑非常大,但仍然没有人参军。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到湖北沙市,惊奇地发现当地民众根本不知道这场战争。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的确,当时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国家是什么。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固皇位,禁锢人们的思想。几百年来,清人早已变得麻木,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躯壳。更别说国家意识,以及国防观念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圆明园被毁,没有一个人阻止,百姓甚至表示:“关我什么事?”在他们眼中,圆明园是皇家的私有物,来自于民脂民膏,如今被毁了是一件“好事”,自己还能进去捡漏,拿宝物换吃的。
而日本与中国截然相反。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思想家提出“对内实现国内统一,对外实现国民独立”,主张“国民政治”。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人的民族主义、爱国情绪高涨,纷纷捐钱捐物支持战争和积极参军。源源不断的士兵被送上战场,参加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当国民没了国防和国家意识,将会不堪一击,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更别谈什么国泰民安!
好在后来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主义、爱国情绪逐渐高涨,民众国防意识增强。当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时,人们积极投身抗战,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
如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算得上国泰民安。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国家意识和国防观念依然要有。现在国际形势看似平静,背地里各个国家暗自较量,只不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蠢蠢欲动,国防教育就变得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