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和瑶淼曾经主持了一档的母婴育儿类节目,名字叫做《拜托了妈妈》,其中一期讨论孩子的两岁,嘉宾高晓攀例举了自家孩子的例子。
他说:孩子两岁时,每当要求孩子好好吃饭,孩子都会十分抗拒,就是坚持非要吃零食不可,如果自己再多加阻止,马上就能哭出来,最后他只能无奈妥协。
李静也感同身受,原来很乖的孩子,一到了两岁就特别喜欢说“不”,父母讲道理他们又不懂。不过等到三岁上幼儿园,他们好像又明白道理了,原来那个乖的孩子又回来了。
最终父母发现,原来孩子最不听话的时期好像也不长,那么为什么两岁前后的对比会如此明显?其实,在国外用 “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这个特殊的词语形容这个时期的宝宝。
而《你的2岁孩子》一书中,将可怕的两岁区分为两个阶段,两岁到两岁半期间孩子是天使宝宝,两岁半以后的孩子才算是进入了真正的叛逆期。所以书中可怕的两岁指的是两岁半到三岁这段时期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让父母头疼的行为。
那么两岁半的孩子到底有哪些让父母头疼的行为,为什么他们会跟两岁半以前判若两人,父母又该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叛逆期?
一、两岁半孩子让父母头疼的行为
1.喜欢打人
有很强的攻击性。粗暴,推打,大声喊叫。他们的主动攻击性其实带有试探性和实验性,因为对攻击对方的后果非常好奇,所以他们抢完东西会观察对方的反应。
2.固执,暴躁多变
相比较两岁时的乖巧,两岁半的孩子性情大变,经常发脾气使小性子。他们虽然开始对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更清晰的认识,但依旧认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因此,他们坚决不听从父母的指挥。
同时他们觉得父母存在的意义就是关注他们,为他们做事,他们还觉得父母肯定能够读懂自己的意思。
他们要喝牛奶,父母给了牛奶他心里想喝橙汁, 父母拿来橙汁,他又打翻,因为放橙汁的杯子用错了,等你换好了端过去,他们又觉得牛奶很不错。他们就这样反反复复的,直到把父母惹毛。
他们对父母的关注非常少。经常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会做出让父母恼火的事情。
他们还是个矛盾结合体:上一分钟还很黏人,跟人搂搂抱抱,下一分钟就变得强人所难、目中无人。经常上一秒痛快的选了东西下一秒就马上反悔。非常容易产生挫折,包括吃喝拉撒睡,叫他回家他都会产生挫折感。
3.不分享玩具
两岁半的孩子会经常独霸玩具,不愿分享。希望每件东西都完全归他所有,我的,我,我要。这两个字是他会经常用到的。轮流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处于物权敏感期,东西对他来说比人重要。
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1. 自我意识的产生
笑笑2岁半了,每次家里来小朋友做客,笑笑都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也不愿意给客人看自己的书,就算是自己不想玩的、不愿意看的也不能客人动,客人如果碰了,他就会不高兴地说:“我的!”
有些父母会将别的孩子不让别人动自己东西的行为,动不动就解读为“自私”,继而谴责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自我意识里的私有意识产生而已。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指出,2-6岁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看待问题,都是从自己出发,很少去考虑别人。
这一年龄段的的孩子,几乎将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的构建中,如果不这样,他们的自我、创造力、意志力、专注和独立性就无法出现,一个人最核心的部分就无法形成了。
2. 他们喜欢一致性,享受每天一样的规律的感觉,想要安全感
2岁9个月的豆豆入园已经2个月了,一天,爸爸妈妈开车接他回家,妈妈抱着豆豆,爸爸顺手开车,他忽然大哭“让妈妈开车门”。妈妈照做后,豆豆就是不上车,还说:“不要爸爸开车门,要妈妈开!”爸爸妈妈很无奈,只好等着他情绪稳定,才上车回家。
豆豆的情形基本上每天都会在我那个2岁11个月的儿子身上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的解释是,孩子固执多变不听话都是为了获取安全感,因为对他们来说世界又大又复杂,只要有一小部分自己能够做主,他就会有安全感。他希望什么都保持不变,为了这个不变他会给自己立一些规矩来满足自己对一致的需求,好帮助自己解决内心的冲突。
并且两岁多正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受这个影响, 当父母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时,他也就会因此而出现情绪波动或失控。有的父母觉得不可理喻, 有时会随意打破孩子的秩序,而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父母完全不知道。
3.打人是他们喜欢的一种沟通方式
A:我家的二岁三个多月,最近开始也喜欢打人,什么东西都是她的,就连我要也不行,怎么说都不行,来脾气就暴打了孩子一顿,打完就难受后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自己都快得神经病了。
B:儿子两岁五个月了,总是爱打人,别的小朋友在那好好的也没惹他,他到那就打人家,要不就踢人,大的小的通通打,打完了还觉得很好玩。出去没少给别人道歉,跟他说了很多次不要随便打人,讲完就忘记。说得多了他就哭,我也不舍得打他。我都快烦死了,该怎么办啊?
父母往往不明白,孩子们眼中的“打架”并非大人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打架”,打架只是两岁多孩子他们沟通方式的表现,具体原因是:
第一,好奇。
因为对彼此身体的好奇,经常对别的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在他们的世界里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对于两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打并不代表他不喜欢或者生气,而是他能够掌握使用得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比如摸别的孩子的头,还去拽一下尝试感觉。
第二、沟通。
两岁多的孩子抢东西不想让,这在他们的世界里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把东西拿到手,就算是动手推打对方,他也会去做的。无关人品,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特征。
还有一些孩子会咬人,《你的2岁孩子》一书认为,幼儿咬人通常可以被认为孩子在社交场合承受过大的压力的一种指标。这说明爱咬人的孩子在家被父母要求过高,而当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放低时,他们咬人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三、怎么解决两岁多孩子让人头疼的问题
1. 不可采取硬碰硬的方式。
C和一个朋友吃饭。她两岁多的女儿,看到别人饭桌上有饮料,就哭闹着也要喝。C告诉孩子:“因为你这几天感冒,所以不能喝。”孩子被拒绝后开始大哭,还扔掉了自己手中的勺子。
C也不着急,把勺子捡了起来,把孩子抱过来,用手拍着她的后背给她安抚。
过了一会,孩子的情绪开始平复了。C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喝饮料,可是你现在还在咳嗽,如果喝了饮料,回家要喝更多的苦苦的药,等你咳嗽好了,妈妈再给你买。孩子点点头。
孩子哭闹多是因为“挫败感”——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这时候一味地责备孩子,以暴制暴,非但不会让孩子屈服,还会让没面子的孩子变本加厉,硬刚到底。
这时需要父母控制住脾气,体谅孩子的挫折感,允许他们发泄哭闹,安抚他们。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父母依然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仍然是爱自己的。那么孩子在漫长的0-6岁的间隔的叛逆期当中,也不会被养成恶劣的情绪和行为。
2. 转移关注点和改变场地
脾气也发了,也唠叨了好多遍,孩子依旧哭闹不听话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哪怕是安静一会,晾他一会也比对他大吼大叫要强。常被一些谈话吸引是两岁多孩子的特点。比如孩子不肯穿衣服,不要大吼大叫,只需要跟他说说话转移注意力,就能顺利穿衣服。
离开哭闹的地方也是个办法,如果孩子在超市里哭闹,就赶快转移地点,注意力转移了,情绪就好了。
这一招我常常对我两岁多的儿子用,可以说很有效,有这个烦恼的父母不妨多多使用。
3. 对话时不要留余地
如果你觉得应该实行家庭民主,于是凡是都跟孩子用商量的语气,很快你就会发现,对于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过分的民主就是给自己挖坑。比如当你跟孩子说:“我们十分钟以后关掉电视好不好?”“太晚了我们睡觉好不好”“没有酸奶了喝牛奶行不行”,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会说“不,不要”。
正确的做法是下指令不要留余地。比如你要上班了,孩子抱着你的大腿不让出门。你用直截了当的语气比用商量的语气有效得多。”我必须去上班了,晚上回来陪你玩“比询问孩子”我上班去了,好吗?“要好,因为孩子肯定会说不好。
4安排多种活动
为了让出门的孩子少点抢东西和打人,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出去玩多准备一些玩具。
可以多准备一些好玩的玩具,现在的孩子出门都知道交换玩具玩,这招还是有用的。
如果对方要抢孩子的玩具,可以对自己孩子说:“你先玩一会,再给对方玩一会。“或者对对面的孩子说:“等会再给你玩“有效避免抢玩具的冲突。
第二、多安排一些让孩子们共同产生兴趣的游戏,便于他们自发的形成小团体,然后等着他们轻松自然的聚在一起玩游戏。比如跷跷板、装沙土、运沙土、一起来画画等。当然大人还是要在旁边盯紧一点,很多孩子会将沙土送到别的孩子脸上去。
5、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
第一、接受一致性。当孩子知道每天都会按照他既定的习惯进行,他们会有安全感和开心。这个时候给孩子要给专门摆放玩具的固定地方,养成他们自己摆东西的习惯。
第二、接受并允许他们有寄托物。两岁多的孩子会把身边的一些东西作为安全感来源的寄托物。父母应当高兴,因为当变化新的环境时,寄托物能给孩子安全感和鼓励。平时他都需要一份小小的安全感。比如我儿子,喜欢一条薄薄的珊瑚绒被子。在家里喜欢带着到处走,每次都一副很开心满足的样子。
6、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卢梭说过:讲道理是对孩子有害的教育方法之一。
两岁半孩子讲大道理是听不太懂的。
为了避免你说什么孩子都说不要,试着给他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做些简单的二选一。比如孩子拖延的时候,给出简单的选择让他停止拖延 。比如你是想玩积木还是汽车,你是要看动画片之前吃饭,还是看完动画片再吃饭?
一般孩子会选择最后一个,因为往往更容易让两岁多的孩子记住。所以你更倾向哪个,就尽量放在最后一个。
这个技巧非常的实用,但是作者认为,也不要夸大选择法的用途。
比如出去吃饭,让两岁多的没能力的孩子点菜不合适,当孩子很累很没心情的时候,你给出再好的选择孩子也不会配合你。
有些本来就不善于做选择的孩子,你给他选择的权力他只会更加的烦躁。
有些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行为是好还是坏,让他选事情只会更加的复杂。这时候父母只需要给出具体的指示就好了。
还有一些孩子压根不会对你的要求有任何的理睬,这种孩子需要提前告诉他们进展严格按规矩来做。
还有一种孩子喜欢逆着来,这时父母就要试一下选择法有没有用,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
所以选择法只适合简单的问题,不适合复杂的场合。不要过分夸张选择法的神奇效用。
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心理学家和作家约翰·罗斯蒙德提到:两岁才是真正的育儿之路的开端,只有学会科学的方法,才能培养出阳光开朗的孩子。
两岁多的孩子固执,习惯说不,容易有各种各样的抵触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过渡期的正常行为简单的定义为好还是不好,听话还是不听话,所有的行为不过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固有的特征,无关乎孩子的品行。
父母只需要蹲下来,抱着他们允许他们把自己的恼怒和挫折感发泄出去。注意观察和聆听孩子背后真实的想法,帮助孩子做好情绪调节。放慢速度来陪伴他们,毕竟叛逆期只有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