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总觉得,现在这年头,经常有一些概念和名词,被过度使用了,比如:叛逆,比如:多动,比如:尊重孩子……
拿叛逆期来说,我没研究过,但是回想我的成长过程,我不觉得有过那样一个特殊时期:不听话、总作死。我身边的童鞋,我也没感觉到他们的异样之处。
反而是现在,经常从家长口中听到这个词,动不动就说“这孩子是不是叛逆期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说,初中生的家长说,小学高年级的家长说,刚上小学的家长也这么说。
不怕得罪人,在我看来,什么叛逆啊,就是家长因为对孩子的陪伴、了解不够,管教乏力,给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推卸家长责任的说法。
怎么想起说这个话题呢?
起因是前几天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别让“心情式育儿”伤害你和孩子》,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很有共鸣,留了言。看样子她家娃很“叛逆”,她很苦恼。于是我就关心了一下,我们在微信上聊了聊。
简短的聊天,我捕捉到的信息是(不一定准确):
朋友夫妻因为工作原因,在国外住了几年。孩子到了学龄,觉得中文不好了,就回到国内上学,过去的一年在国内,由爷爷奶奶带,他们夫妻俩在国外。
为了给孩子补习,就给孩子报了几个班:艺术类、运动类、语文类。
孩子不愿意上,经常发脾气,老人貌似管不了,她迫不得已改变计划提前回国照顾孩子,但经常被娃气得要死
从我们的聊天得到的信息(毕竟没那么详细),我分析了一下朋友娃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分离一年,没有安全感。
二、环境大变,压力山大。
三、老人带娃,缺少了解。
四、终极根源:不重视孩子。
待我一一说来。
一、分离一年,没有安全感。
据我所知,孩子爸爸呢,工作太忙,朋友的孩子基本上从小是她自己带的,老人帮过一段时间的忙。
小时候跟着爸妈去了国外,过了几年,突然被送回国,跟着不算很熟悉的爷爷奶奶,并且离开爸爸妈妈,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影响。
没有任何过渡,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给“扔”回国内,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环境、学校、小朋友、爷爷奶奶。
这一下就是一年。
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二、环境大变,压力山大。
朋友的考虑是因为孩子在国外待了几年,母语不好了,所以送回国上学,再报几个班,希望孩子快速成长、进步。初衷并没错。
可是,初衷没错,把事情办坏的还少吗?
不要用动机正确,
掩盖方法错误。
孩子母语不好,原因是在国外待了很久,没有语言环境。但是,就没有家长的问题吗?毕竟孩子的语言环境,还有家庭呢!在我看来,这一点是家长的失职。
那么请问,几年时间造成的问题,可能一年就解决吗?几年缺少语言环境,“扔”回国一年,点灯熬油,加班突击,就能解决吗?
从常理上讲,也不可能啊,俗话都说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既然不可能靠突击就解决,那干嘛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加那么大压力呢?
一二两点,哪一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道坎、一座山。现在两座大山一齐压下来,孩子有多不容易!
孩子的“叛逆”、发脾气、不听话、气死人,其实是在说:
突然离开爸爸妈妈,
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
突然换了人照顾我,
我不适应、我不习惯、
我不想这样。
我想回去,
我想爸爸妈妈。
我不认识这些同学,
我听不懂老师讲的课,
我听得头疼。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好好的,怎么忽然变了呢?
我不想上课,
我想玩,
我想自由自在。
我想要快乐!
三、老人带娃,缺少了解。
老人不是从小把娃带大的,彼此之间没有感情基础。但是老人肯定疼孙子,突然把孩子交给他们带,都不知道怎么疼好了,肯定是无微不至、捧在手心。
老人越是这样,孩子越是过分。在家里恣意妄为,唯我独尊。
但总有出格的时候,老人治不了了,就得说几句,孩子从来没被老人说过,一说娃更不得了了。变本加厉,宣告主权!
老人也受不了了,赶紧让你爸爸妈妈来管你吧!
就这样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叛逆”!
可是,这难道不是娃在说:
我想爸爸妈妈,
你们把我扔给爷爷奶奶,
怎么就不管我了呢?
四、终极根源:不重视孩子。
一切的一切,我觉得都源于:不重视孩子。
当然,我预料到会被反驳的:
我怎么不重视孩子了?
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
出国是为了什么?
把孩子送回国又是为了什么?
不都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好吗?
但是我留意到这3个细节,让我觉得朋友对孩子的重视远远不够:
1.孩子的位置。
我们俩聊天,我说我是那种孩子最重要的人,什么事都先考虑孩子。
朋友说:孩子是重要,但我自己更重要。
不能说朋友有错,但是这就决定了,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你首要考虑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会是谁。
因为我是孩子第一,我肯定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因为她是自己第一,肯定潜意识里就先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2.没办法。
朋友说,只离开了一年,我说:你想过没有,这一年对孩子很重要,她说,想过,但是没办法。
我说:其实就是个权衡和取舍的问题。
也许我这么说有点儿残忍,但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你放弃的,就是你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不是最佳的。
比如:有的大人工作上有重要的机会,但是要离开家2年,让我来选择,果断不去;但让一个事业心强、不把孩子放在第一的人来选,当然是去,理由也很正大光明:我工作好了,挣更多的钱,不也是为了孩子吗?
但是亲爱的,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他可以不要那么多钱,但他想要爸爸妈妈的陪伴,每天一起吃饭。
3.没时间详细沟通
在我和朋友简短的、只言片语的聊天中,我总觉得她很忙、很忙,忙到没时间聊天。
然而,孩子目前的状态,不是应该很急切想要改善吗?怎么说,我也是当老师的人,其实不是应该好好聊聊吗?
一边为孩子的状态着急,一边又不能够找出时间来去好好面对和思考解决。
在我看来,还是不够重视啊!
不能白白把朋友出卖了,给一点我的想法吧。对策:
一、自己带孩子
二、提高陪伴质量
三、学习细水长流
四、走进孩子内心
一、自己带孩子
必须要爸爸妈妈带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教育,老人只能是辅助。
二、提高陪伴质量
朋友问我:没时间的时候怎么办?
我一懵,我没有没有时间的时候啊!
上班的时候,孩子上学。下班以后,时间都给孩子。自己的事情,等孩子睡了以后再做,或者在孩子上辅导班的时候,我在外面一边等他一边做。
这是我(没病休时)的常态。
因为首要是孩子,所以不存在没有陪孩子的时间。这就是我的逻辑。
所谓的没时间,有多少真的是无从选择?又有多少,其实隐藏着“我的事更重要,孩子的事等有时间再说吧!”
就算没时间,那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充分陪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而不要人在、心不在,表面是在陪,其实把孩子往游乐场一“扔”,自己玩手机。或者陪孩子玩着玩着,总是接电话。更不要总觉得自己委屈,“看我多伟大,牺牲了自己的事,专门来陪你!”拜托,本来这就是你的义务!
三、学习细水长流
孩子的学习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朋友夫妻俩,都是国内Top10高校毕业,基因在那儿摆着呢,孩子的学习不可能差。一时的问题,不会影响正常的走向。
至于孩子的母语问题,这倒没那么迫切。可以在家里多看看中文书、说说汉语、看看中文动画片,就好像中国的孩子学习外语那样。最不济,如果以后回国,再慢慢学呗。
不值当为了这个问题,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把孩子“逼”得“叛逆”了!
四、走进孩子内心
把孩子当成孩子吧,别当成小大人,别当成你的附属品。
孩子这样的年龄,会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心理,
你的孩子哪些方面是独特的,有什么喜好,有什么优点,
你都了解吗?
如果不够了解,你愿意花心思去努力吗?
孩子和你聊天的时候,你愿意认真倾听吗?
而不是敷衍了事。
孩子是能感觉、能分辨出来的。
你都敷衍对待他了,还嫌弃他不听话,到底是谁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