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亲子沟通的案例

提到吴尊,大家除了羡慕他和妻子林丽吟这对神仙眷侣,更服气的是他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实在太有爱了。

 

《婚前21天》节目中,吴尊和老婆为了弥补没有办婚礼的遗憾,决定返回澳大利亚旅行结婚,一切计划都准备好了,却害怕过不了孩子这关。

 

因为夫妻俩很少一起出远门,平时孩子又很黏他们,吴尊担心孩子不能接受。

 

为了说服两个宝贝留在家里,两人绞尽脑汁,最后吴尊想到继续用手绘童话书的方式,把父母的爱情故事讲给孩子听,征求他们同意。

 

没想到一提出要和妻子回澳洲,两个孩子就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以”。

 

接下来,无论是表明爸爸妈妈没有办过婚礼有多遗憾,还是承诺拍了结婚照会带回来给他们看,孩子们还是摇头拒绝。

 

 

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还好吴尊早就料到结果,他早就想到了另一个“杀手锏”,在家里藏宝,准备孩子们喜欢的礼物,让他们每天找出一个。

 

孩子听到这个“寻宝游戏”,兴奋得两眼发光,立刻被说服了。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有时候不是孩子难以沟通,是我们不懂得尊重小朋友。

 

他没有强硬要求孩子必须留在家里,而是平等地和孩子们沟通,考虑孩子爱玩的心理,让等待的煎熬时光变成了一场期待的游戏,孩子自然乐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毕竟在传统观念下,懂得尊重小朋友和换位思考的父母实在太难得了!

 

常听到身边的爸爸妈妈抱怨:“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省事,再也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一届听话,有脾气又有个性,想和孩子沟通,真的太费劲了!”

 

提起“没长耳朵”的娃,身边当了妈的朋友都默认三连,然后纷纷吐槽起自家娃。

 

我才知道,孩子选择性的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是个共性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跟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

 

抗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不要”系列,你提的要求他都说不要:

 

“宝宝,该洗澡睡觉了。”“不要。”“你就不能做完作业再玩?”“不要。”“今天学校要求穿校服哦。”“不要,我要穿裙子。”

 

另一种是“无声”系列,比“不要”更气人,直接无视你的召唤,讲几十遍都是耳旁风:

 

“小朋友,请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看看房间都乱成什么样子了!”沉默。“快点,再不出门就要迟到了。”沉默,并一如既往地东摸摸西摸摸。

 

以上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不配合产生沮丧感:“我已经努力了,软硬兼施,为啥还是搞不定娃?”

 

毫无疑问,这是90%以上家庭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到底怎么说,孩子才肯听呢?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听进去,但其实,怎么听,才会让孩子愿意跟我们说,同样是亲子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但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倾听,在亲子沟通中常常会犯这4种错误:

 

一、否认孩子感受

 

“我再也不和xxx玩了!”

“你不是这样想的,你们是最好的朋友啊。”

“xxx是坏蛋!我要揍他!”

“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打人,这样很不礼貌。”

 

二、一上来就批评

 

“我的笔不见了。”

“谁让你乱扔东西的!”

 

三、忽略孩子感受,只求解决问题

 

“我的小金鱼死了。”

“不要哭,我再给你买一只。”

“我就要那一只!”

“我给你买只一模一样的。”

“我就要那一只!”

“别闹了!”

 

四、一味讲道理、讲逻辑

 

“下雨了,老师说明天不能去郊游了。”

“老师做的对,下雨郊游很危险。”

“明天又要上课了。”

“学生就是要上课的。”

 

很多时候,孩子不理我们,是我们并不能真正的“听见”孩子,而是急于评价、急于讲道理、急于解决问题。

 

但对孩子而言,被“听见”,被“看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效的亲子沟通,从管好自己的嘴巴,愿意和孩子平等对话开始。

 

1、倾听孩子的内心

 

有一天,女儿突然哭闹着要开灯睡觉,怎么哄怎么讲道理都不听,到最后哭累了才睡着。

 

第二天又是如此,老母亲的耐心快要耗完时,灵机一动,问他:“为什么你想要开灯睡觉呢?”

 

“关了灯会黑黑,我会看不到妈妈。”

 

我的心瞬间柔软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学会倾听是多么的重要。

 

小孩子的脑回路和大人的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所以大人总会以自己的意念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误解孩子的动机。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出发点总是好的。

 

所以当下次遇到孩子“皮”时,当要发脾气说出伤人的话语时,不妨先冷静十秒,多问一句“为什么?”然后蹲下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

 

我也相信孩子不会让你失望的。

 

2、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在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最喜欢、信任的,是那些能看见他们情绪、承认他们情绪,并且会陪他们一起玩耍的人。

 

比如《超能幼稚园》里的费启鸣,他才22岁,家长们担心他太年轻,都不选他当班主任,可他却很得孩子们欢心。

 

在开园派对的时候,大家闹作一团,五个男老师只有费启鸣注意到小男孩云飞的分离焦虑。

 

他蹲下来,用平等的姿势、温和的言语,还有拥抱来安慰云飞。

 

虽然“我们是男子汉,我们不哭”这个说法不提倡,但他至少真正看见了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陪伴了他,帮他度过了和妈妈分离最难的阶段。

 

后来,男孩多多尿裤子,费启鸣带他去换洗,有一个镜头也很有意思:

 

多多对摄像机说:“你不要拍也不要播哦。”费启鸣把摄像机的头摇了摇,假扮摄像机跟他对话:“它不同意。”多多马上被逗笑了。

 

这就是真的会和孩子玩的大人,他是站在孩子的视角来跟孩子玩扮演游戏,而不像有的大人会很扫兴地解释:“摄像机不会说话哦。”

 

3、不把孩子只当孩子

 

在小区带孩子玩耍,我看到这样一幕:

 

有两个妈妈坐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妈妈的儿子跑过来抱着妈妈的脖子。

 

妈妈说:“你去跟奇奇玩吧,他有遥控小汽车。”

 

儿子不撒手:“不要,我不想玩小汽车。”

 

妈妈又说:“那你去跟小明玩滑梯吧,你不是喜欢玩滑梯吗?”

 

儿子还是不去,又是玩妈妈的头发、又是拽妈妈的耳朵。

 

妈妈把儿子从身上拉下来:“你看,那两个小朋友在挖沙子,去挖沙子吧。”

 

儿子又开始拨弄妈妈的衣服:“我不喜欢玩沙子。”

 

妈妈彻底不耐烦了:“你自己闹着要出来玩,又什么都不想玩,那你出来干嘛?别无理取闹了!”

 

母子俩来回沟通了三四个回合,还是以不愉快收场。

 

与其对孩子发脾气,不如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就像戚薇的女儿Lucky,有一次看到妈妈穿了一条很好看的裙子出门工作,自己也很想要,哭闹着不让妈妈走。

 

戚薇面对臭美的女儿,没有生气也没有不耐烦,而是直接和Lucky说:“这是妈妈的裙子,不是你的,虽然你是小孩子,但也不能总是哭闹着想要别人的东西。”

 

说得干脆利落,让大家刮目相看:“平等地和孩子对话,孩子一开始可能会继续哭闹耍赖,但久了以后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原则,以后想要和孩子沟通就会更简单有效了。”

 

4、帮孩子说出自己感受

 

3岁前的孩子,想要他们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太难了,所以才会出现无理取闹的情况,需要家长仔细倾听,并帮助他们捉住情绪这头“小怪兽”。

 

迈克尔·汤普森、丹·金德伦、威廉·波洛克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尽管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有一个“情感词汇表”,但父母们能对他们的儿子运用描述情感的词汇可能是极其重要的。

 

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来反映并描述情感,会教给孩子明确自己的感受,让孩子通过不断地练习,做到用词汇而不是用行为来表达感受。

 

等到孩子情绪淡了一些,可以尝试问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爸爸不让你买冰淇淋,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吗?”

 

“小朋友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既然不能吃冰淇淋的话,我们去吃点别的吧~吃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香蕉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说,你还没有玩够这个玩具,可以等一下再借给他玩好吗?”

 

研究表明,有效的亲子沟通应该是这样的:倾听比表达重要,情绪比内容重要,尊重比方法重要。

 

和孩子交谈,六岁以前适宜面对面,六岁之后要逐渐改为肩并肩。和孩子沟通,先学会听,再学会说。你会发现,亲子沟通没有那么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7日 上午11:26
下一篇 2022年5月17日 上午11: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