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让孩子朝东他非要去朝西,你叫他往西他却要往东,总是喜欢和你对着干,并且还不愿意听你指挥,会随意的乱发脾气。在遇到这种孩子与我们对着干的情况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并且手足无措,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
其实,从孩子与我们对着干的情形中,也能够看出,这也是孩子叛逆行为的表现。
孩子出现叛逆行为会产生哪些表现
1. 情绪反应激烈
孩子具有叛逆倾向的话,就会在情绪变化上反应激烈,表现的也极为夸张效果。他们通常会在遇到一点点事情时,讲究表露出波动幅度特别大的情绪反应。有时候会出现异常愤怒的情绪;有时候会变得异常的悲伤。
江西的李女士就是如此,前两天周末去带7岁的孩子念念去逛街,孩子在街边的橱窗外看到店家所摆放的一个变形金刚之后,就坚持让妈妈给他购买。但是,李女士心想:家中已经摆放了许多相类似的变形金刚,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谁知道,孩子在发现索要无果时,便开始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起来,引得周围路人都前来围观。
念念所出现的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家长拒绝了他的要求,从而做出叛逆行为,这种叛逆行为突出表现在情绪反应激烈上面,让李女士感到无可奈何。
2. 破坏约定
不少家长都会在家庭之中与孩子制定相应的规则,达成口头上约定。然而,一些叛逆的孩子却往往不会按照正常的约定来做事情,他们通常都会违反之前所制定好的约定。并且,还常常在违反过后,向家长提出新的请求,与父母谈条件。
我同事小宋就时常会向我抱怨她的9岁孩子菲菲,经常不按照约定好的情况办事。之前,小宋同菲菲约定好了,回到家后,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然而,菲菲却置若罔闻,经常违反这个约定,还经常性的来威胁小宋:”我想每天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如果不让我看的话,我放学回来就不吃饭。”于是,小宋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孩子了。
通常这种破坏约定的行为在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常见,这正是孩子叛逆行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3. 与家长对着干
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自我意识上面,会逐渐的增强。他们会非常渴望独立与自由,不想再受家长的管束,所以,渐渐地就喜欢同家长对着干了。
这种对着干的情况,突出表现在家长让做的事情他们不做,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偏要去做。
有一次去亲戚家的时候,亲戚家的孩子小鹏一见到我们来他家做客,就表现得特别的”人来疯”,到处在客厅里面乱跑。亲戚碍于面子就批评了孩子几下,谁知道他却越来劲了,不仅不听,还将鞋脱了下来,站在床上蹦跶了起来。
小鹏出现的这种与家长对着干的行为,就突出的表现出了叛逆的情况。
为什么孩子会喜欢同家长对着干?
1. 家长承包了孩子的选择权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是民主型家庭的重要标志。孩子多一件事情的选择过程通常是一个思考与判断的过程。
但是,有一些专断型的家长,通常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他们的选择往往都是错误的,就喜欢凡事都帮孩子做出选择,让孩子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
(1) 孩子上学时,与哪些小伙伴交往,家长都要替孩子来做选择。
(2) 孩子想要上什么兴趣班,家长都要替他来做选择。
家长的这种做法,通常就会造成两种结果:
(1) 孩子会一味的顺从父母,在父母面前会变得唯唯诺诺的,不敢在遇到选择时,自行做出决断。
(2) 孩子在家长长期的选择压抑下,渐渐产生了叛逆的情况,更倾向于同家长对着干。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他人所选择,那么这个人可以算是白活了。”
孩子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彩,拥有选择权就成为他们同家长对着干的原因所在。
2. 家长常常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总是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觉到自我价值遭受到了否定,仿佛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们不想背上家长所给予的负面标签,就会同家长对着干。
小晨的妈妈通常就喜欢在批评小晨的时候,去翻一些陈年老账,来触发孩子心里的内疚感,希望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可没想到,翻阅老账所产生的这种内疚感着实的像揭了一层伤疤似得触疼了小晨,让小晨感到特别的反感,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妈妈打击了。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羞怒的情绪。每当妈妈揭他的伤疤时,他都会同妈妈对着干,跟妈妈顶嘴,不愿意承认错误。
像小晨的这种与家长对着干的情况出现原因,正是由于家长触碰了孩子的自尊心所造成的。
亲子之间应当通过怎样的”谈话”来缓和关系
1. “谈话”之间双方应当保持平等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歌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将孩子当成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无限的关爱。”
孩子也是具有一定人格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对他们进行忽视,他们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沟通不是在人和人之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从这也能看出,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定要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行。
(1) 我们可以放下姿态对孩子说:”宝贝,什么原因导致你变得脾气这么大呀。”
(2) 我们不要扼杀孩子的话语权,让孩子优先开口。
这样在平等的关系中,我们就更容易通过谈话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谈话”
在与孩子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仅仅通过说教、命令、强迫的谈话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与我们对着干,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去选择孩子倾向喜欢的方式来同孩子进行谈话。
(1)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和孩子间接交流。
(2) 也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接受。
这样的话,孩子就更能听进去我们所说的话,他们理解了就相应的能同我们缓和关系了。
当孩子出现”叛逆”的情形时,我们不妨就采用”谈话”的方式同孩子交流,这样就更容易缓和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