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孩子做事没有规划,更没有时间意识,无限拉长事情的完成时限。

比如孩子每天早起上学,从叫起床到洗漱吃饭,总是磨磨蹭蹭,明明每天都这么几件简单的事情,却总是时间不够。

我的小侄女就是一个典型的做事拖拉的孩子,孩子妈妈说她们老师已经反馈好几次孩子迟到的事情了。

为了不让孩子迟到,孩子她妈将起床时间几次相对提前10分钟,但是不论孩子起床时间提前10分钟还是20分钟。

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孩子每次出门都是踩点的时间,还是会迟到。很明显孩子迟到不是出在孩子晨间时长上。

而是在这时长中出现了“超限效应”。

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时,也不要忽视了“超限效应”问题,而这一现象来源于家长。

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超限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

“超限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源于人在外界收到了过多、过强且时效性很长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叛逆、反感、不耐烦的心理。

●“超限效应”的来源

传说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家马克·吐温再一次聆听牧师演讲时,前半部分觉得讲的非常好,想要为该教堂捐款。

但是当这位牧师又讲了一段时间后,似乎还没有要讲完,于是感到有些不耐烦的马克·吐温更改了捐款数额,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就这样牧师依旧在滔滔不绝的演讲,10多分钟又过去了,牧师依旧没有讲完,这时马克·吐温已经决定一分钱都不捐了。

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马克·吐温就这样有煎熬的坐了一段时间,这位牧师终于结束了他的演讲,开始进行募捐。

当时情绪已经非常不耐烦气愤的马克·吐温,在募捐时不但没有捡钱,竟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美元。

这就是“超限效应”,马克·吐温在牧师没完没了的冗长中,长时间烦躁的刺激就叛逆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强。

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孩子的“超限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1、孩子本身行动散漫

抛开一切客观因素,我想应该没有哪个孩子被迫叫起床后,是不想赖床的吧。

家长的早晨也要整理的自己的事物,并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餐,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时刻监督孩子。

于是叫了两声看到孩子依旧不愿起床,家长很容易发火:“叫你起床听见没有!又想迟到是不是?你磨磨唧唧干什么呢!”

美好的早晨,被一串连环炮炮轰后,孩子会是什么心情和反应?

孩子心里想:“又骂我,明明在睡5分钟也来得及。”

但还是不耐烦的缓慢地爬了起来穿衣服,这时候家长看孩子还没出来洗漱又吼了:“磨叽什么呢!还不去洗漱。”

面对家长一轮又一轮的炮轰,孩子只会动作变得更缓慢。这种没有耐心暴躁的催促刺激很容易引发孩子的“超限效应”。

孩子的磨蹭其实是你催出来的(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2、强迫孩子做一件事

你有没有遇到过和下面的妈妈一样的情况?

小远妈妈抱怨说:“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每个周末的游泳课,每次出门都特别费劲,都要出门了非要回去再喝一口水,要不就是非要选一个玩具带着,没选好绝不出门。怎么催都没用。”

其实小远妈妈如果自己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其实小远并不是单纯的做事拖拉磨蹭,而是在排斥游泳。

与孩子耐心沟通,了解孩子因为什么不愿意去上游泳课,排除干扰,不只知道一味的催促孩子更有效果。

小结:

生活中孩子的“超限效应”就是被我们这些家长逼出来的,其实我们可以放手引导孩子自己安排规划时间。

要相信孩子,不要担心孩子迟到,让孩子为自己行为结果负责,家长需要区分开让孩子学会“准时”其实是一种品德。

做事效率风格是一种习惯,不要在误导孩子产生“超限效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4:26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4: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