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孩子磨蹭怎么办

3-6岁的孩子是成长的关键期,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只要用心就会学到很多本领。但也有一些做事拖拉的孩子,总比别人慢半拍,不管家长怎么催促,孩子就是不着急,把时间都浪费掉了。

最近有个宝妈很苦恼,她的孩子蓓蓓做作业太拖拉、磨磨蹭蹭,别看像模像样的坐在学习桌前,但出工不出力,写不到5分钟就开始玩铅笔。或者饿了、渴了、要上厕所……一个小时都完不成一半,本来30分钟可以做完的作业,竟磨蹭到晚上11点。

还有一个宝妈的孩子瑶瑶,非常时期宅在家,简直犯了“拖延症”,吃饭的时候一口菜咀嚼几十下,别人都吃完饭了,她都没吃完。早上还不起床,从8点喊到她10点,还在床上起不来。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孩子晚上睡不着睡得晚,早上更加不起床。

像这样做事拖拉的孩子还有很多,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生活变得一团糟,什么事情都不能按时完成。

孩子有“拖延症”是对时间认知不深,没有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来看看6岁以下孩子对时间的认知

2岁前的孩子只考虑现在进行时。

2-3岁的孩子关注的是刚刚发生和马上发生的事,孩子只会描述简单的表示时间的词汇。

4-5岁就能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夜里、昨天、明天等,这些描述一天的概念。

5-6岁就能认识钟表的整点、半点,所以知道时间认识的规律。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关于时间的概念呢?

家长在跟孩子的对话中多说一些关于时长的词汇,孩子就能感受时间,举两个例子。

如果说马上就要出发,一旦说了马上,那就必须马上出门,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明白,马上就是代表了非常短的时间。

我们说了再讲5分钟故事就要睡觉,就要严格按照钟表的时间或者沙漏计时,到时就要关灯睡觉。

如果家长每次都严格执行,多进行几次,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通常而言,孩子拖拉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做事拖拉与性格、生活习惯、自身原因、外在因素等都有关系。针对孩子的拖拉,父母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表现得急躁和急于求成。

用以下4种方法加以引导

第一:代价感受,让孩子承担后果

让孩子自行承担拖拉所带来的后果,为自己的拖拉负责,家长不要转移或者承担孩子本应体验的感受。只有孩子在体会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之后,才能够改正。

就像案例中的蓓蓓,如果写作业的时候给她定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就不能再写作业了,让她明白,什么时间是要进行什么事情。

而案例中的瑶瑶,家长只需要做到,等大人都吃完饭的时候,就果断把饭菜撤走;瑶瑶早上不起床的话,她就会错过早餐或上午的玩游戏时间,到了晚上睡觉家里就要关灯,让孩子慢慢改掉吃饭慢和作息不规律的情况。

第二:有进步的时候,鼓励孩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能让孩子发现自己很棒,唯有鼓励的语言;能让孩子发现“我能行”,唯有真心的信任。

俗话说,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粘。当家长一味地指责孩子,并起不到什么好作用。

我们换一个角度,发现孩子做事情的速度快时,就给予针对性的鼓励,这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受到的认可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

第三:体会快有所值,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

柯维先生在《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中曾指出,做事要分主次,先工作,后娱乐,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

当孩子手头上有两件事,甚至更多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先做哪一件,后做哪一件,这更加需要家长去正确引导。

有些家长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还在那里等着,孩子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乎,孩子就会磨蹭,觉得自己利落了还会多做事,不如索性拖拉一点,那么后面的事也就不必做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当孩子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任务,就要给他自由。只有当孩子感到做事快一些是值得的,他才会快起来,并且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第四:培养感知时间的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对于15分钟以上时间的估计,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时间管理始于对时间的感知,但这种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每一个活动开始前,给孩子约好活动时长,设定好闹钟。告诉孩子,当闹钟发出声响时,就要停下手中的事,以此锻炼孩子对时长的感知力。

比如规定孩子洗澡只能洗15分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小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大约到了15分钟孩子就会赶紧出来。

此外,我们还需要锻炼孩子的时间预估能力,比如写作业前,可以先让孩子估计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计时,看看真正完成的时间和估计的时间差多少,并从中分析原因。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觉关注时间,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也会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方式的尝试和训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孩子慢慢的就会对自己的拖拉行为有所改变,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孩子自然会做到“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事”。

关于时间分配,孩子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认识到不能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好习惯养成了,好成绩离孩子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4:56
下一篇 2022年5月20日 上午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