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时期,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时候,孩子会表现得有些叛逆。比如对于父母的教导出口顶撞,或者情绪不佳时乱发脾气,尤其是3岁左右的宝宝,处于“幼儿叛逆期”这种情况会发生的比较普遍。对于这种状况,家长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家长认为这时孩子还小,不用过分追究,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小孩子有不当的行为要赶紧纠正,下面我们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朋友家的宝宝3岁了,语言表达能力非常不错,十分讨人喜欢。但是,朋友发现近来宝宝特别喜欢和家长顶撞。吃饭的时候,朋友让宝宝多吃点菜,宝宝会说“哼!我不要吃青菜!”,朋友看到宝宝看了很久的动画片了,就让宝宝去玩儿一会儿玩具,休息一下,宝宝会说“动画片没演完呢,不要你管!”类似这样没大没小的表现时有发生,朋友觉得很困惑,不知道宝宝为什么会这样。想要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但是又怕方法不当宝宝更加叛逆,对此也是很苦恼。
幼儿叛逆期在孩子3岁左右有明显表现,在很多家庭中,宝宝都有类似这样“没大没小”的行为,只是表达的程度轻重存在区别而已。
一、处于“幼儿叛逆期”孩子没大没小的这些表现:
有些时候家长对于孩子没大没小的表现是比较包容的,认为这是小孩子的童趣,但很多时候这些“童趣”也确实令人苦恼。
1.“妈妈讨厌!”
有的时候宝宝并没有认识到这是没大没小的行为,以为是平时玩闹的一种方式。当宝宝笑嘻嘻的这么说时,相信宝妈也是很无语的。
2.“我就要看电视,不要你管。”
宝宝在看电视的时候,家长阻止时,孩子很容易就会这样说。再比如穿衣服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当家长提出制止的时候有可能被这样拒绝。
3.“为什么要让我睡觉,就不!”
当家长说“宝宝你必须睡觉了”,很可能宝宝会这样说。
孩子的不同表现是出于不同的内在原因驱使的,有些时候是小孩子的模仿天性,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弄清楚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很重要。
二、“幼儿叛逆期”可能造成孩子表现叛逆的原因: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比起批评斥责来,弄清楚产生这样行为的原因更加重要,这样才能起到纠正孩子行为的目的。
1.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
当孩子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后,很多情况下是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并且当发现家长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家长说“不要”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会“就不”。这是在想法不同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做法。
2.对于家长命令语气的反感
当家长采用命令的姿态和孩子沟通时,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顶撞。这是宝宝对于这种表达方式的反抗,这个时候孩子的反应,最根本的目的是想要大人发现自己的情绪,引起家长的注意。
3.受家长说话方式的影响
孩子对于家长的行为是有参照的,如果父母之间在相处时,经常发生争吵或者语气不是很好时,孩子在语言行为上也是会遵循这样的相处方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正常的。
显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对于孩子的这种做法,家长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并且用适当的方法。
三、家长如何对待没大没小跟自己耍脾气的孩子?
虽然孩子表现得没大没小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粗暴的进行否定,而不对行为作出适当的引导,那么孩子是不能够明白该如何去改正的。
1.告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除了大喊大叫还可以这样做
宝宝的情绪是很直接,发脾气也是不看重场合的。所以当父母遇到宝宝大喊大叫的时候,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孩子可以这样做,比如说,安静下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事情引得自己不高兴了,有想法要说出来。
2.让孩子自己呆一会儿
很多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会比较容易立马上前去安慰,但是如果孩子是希望通过无理取闹引起父母的关注时,其实家长也可以选择让宝宝自己呆一会而,让情绪平静一下。让宝宝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
3.改正家长本身的行为习惯,让宝宝有好的榜样
如果家长本身的相处方式是有问题的,那么家长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首先要先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时的正确的方式和态度。
与此同时,家长在帮助孩子改掉这种行为习惯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要点,让孩子改正行为的过程更加的顺利。
四、孩子处于“幼儿叛逆期”,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家长改正孩子行为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孩子的不配合或者不理解而觉得有挫败感,急于看不到宝宝的改变,要在心态上正视这个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对于孩子的态度。
·有原则,不因吵闹而妥协
有些时候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的底线是很模糊的,在确定了原则之后,又因为孩子的吵闹而妥协,这显然是不利于原则的明确的,同时还给了孩子错误的信号。
·表达时尽量温柔
在于孩子交流时,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影响到自己。当孩子顶撞自己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控制号自己的情绪,指出孩子的不当行为,同时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是怎样的,不要因为孩子做的不对,就粗暴的打断和训斥。
·打孩子并不能让孩子从心理上懂事
很多家长规范孩子行为时,表现的很激动,很容易就会对孩子动手。虽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是却没有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且做出了错误的师范。
对于孩子无意识的没大没小,家长可以不必过于纠结,可在平时的语言习惯上进行引导。如果是孩子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就要对其有一定的重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是不是在自身行为上有些欠缺。在找到真实的原因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今日互动话题:面对“幼儿叛逆期”孩子表现出来的没大没小,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欢迎留言分享经验!
———————–
在育儿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