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样的一句话,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语气来说,对方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信息。很多父母,和别人说话时都能和和气气的,唯独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时候却表露出了极大的不耐烦,甚至口出恶言。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不仅破坏亲子关系,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01-想要养废一个孩子,就尽情地打击他吧。
小区里有一个与免宝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我们暂且叫他小H吧。小H的父母是在对面街道开早餐店的,平常店里高峰期的时候,我总能听到小H妈妈尖锐的骂声:“滚出去,什么都不会帮忙,总在这里转来转去的干嘛?”“你又拿钱去买什么了,看我空了不收拾你……”随后就能看到小H快速地从店里钻出来,手里还拽着一些纸币。
在学校,小H正好是免宝的后桌。好几次免宝都回来哭诉,今天说小H拿了他的铅笔从不归还。明天说小H从后面揪他的衣服,还总找周边的同学说话,打扰他上课。
有一次正好是周天,我带着免宝准备出门,路过小区楼下的时候,刚好看到小H一个人在旁边的草坪上玩。我停下了脚步,转身走进去问他。
我说:“小H,上课要认真听讲,是不可以找同学说话的,你明白吗?”
他躲开我的眼神低着头说:“不知道。我就要说话”
接着他又突然说到:“我妈妈说我嘴欠,手也欠,说我就是个爱捣乱的孩子。”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无所谓,而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滋味。
“手欠”、“嘴欠”、“捣蛋鬼”、这些带有打击性的词语,居然会出自自己父母之口。
曾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每一个被父母贴上标签的孩子,最后都活成了父母口中的模样。
“你看隔壁XXX又考了第一名,你俩从小一起长大,你怎么就没他半点好?”、“说过多少次了,坐姿要端正,你到底要我说多少遍才能记住?”、“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白养你了”“你都多大了自己的事还不知道做吗?”、“你可不可以安静一点儿?”、“你自己的书包就不能收拾整齐点吗?”、“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以后放学再不按时回来就不要回来了。”、“我真后悔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多么熟悉的话语,在您的家庭教育中是不是也经常出现?
很多父母的观念中,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指出来,孩子才会往这方面去改正。但凡我们认真回顾一下平时跟孩子说的话语里,我们真的只是在公平公正地阐述孩子的不足吗?
不,这些话语里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主观意识的评判。在对孩子说出的这些话中,我们强行给孩子贴上了很多负面的标签。这些负面标签,会给在成长中的孩子形成很强的心理暗示。
”我书读的没有别人好“
”我记性不好“
”我很吵“
”我很笨“
”我不讲卫生“
”我不讨人喜欢“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长期的负面评判,容易影响孩子对自我的客观定位。特别是6岁以前的孩子,他正处在思维的发展期,他的内心极其信赖父母。父母给他的每一个评价,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02-孩子犯错,学会正面的语言引导,而不是随意指责。
比如:
孩子在家里画画的时候,把画纸扔得满地都是。
普通妈妈的做法:
一边唠叨:“你是不是又把纸扔地上了。你怎么这么不会收拾啊。还能不能学好了?”一边拿起扫把扫走了地上的画纸。
而孩子仍自顾自地玩自己的。下次,可能他不仅会扔纸,还会扔笔,扔玩具。反正妈妈都说了他是个不会收拾的孩子。
高情商妈妈的做法:
温柔地抱住孩子:“我发现我们家宝贝做事情的时候很专注啊。你刚刚是不是画得太入神了,连画纸掉地上了都没发现,对吗?那我们现在一起把它捡起来好吗?”
孩子很开心,他在心底给自己设定了”做事专注“的特点。同时也懂得了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都说妈妈的嘴是开过光的,说什么灵什么。
那么从小,父母就要给孩子多些正向的鼓励。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因为你的一句话,决定它是长成一棵人人践踏的小草还是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