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威廉,早餐吃面包时,爸爸嘱咐他涂果酱到面包上,他立即反驳:“不!”爸爸干脆正话反说:威廉,你不要帮我涂果酱。威廉反倒自己涂起来了。
紧接着,威廉上完厕所不关灯,爸爸看见后教训,他坚定地回:就不关灯。爸爸只好无奈地说:上完厕所不要关灯!结果威廉毫不犹豫地走过来,啪的一下,把灯关了。
许多孩子也和威廉一样,什么和父母都对着干,要他做什么偏不做,不要他做什么偏做,叛逆到令父母头疼。
我们发现,孩子叛逆,最容易伤害经常在身边照顾他的人。不高兴会说出“不要妈妈”,生气起来会拳打脚踢妈妈,一不顺他的意,就大哭大闹纠缠妈妈。
杨照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书中说,做父母的一个责任,就是不能宠坏孩子。怎么宠猫都可以,因为它不会害人。宠坏孩子,会害自己也害别人。
所以,当孩子叛逆到一定程度,父母该教育就得教育,不能明知这样做不好还任由孩子继续下去。
那么该如何解决?首先得追本溯源,孩子为什么叛逆?
原因有2方面:一方面在于孩子独立意识觉醒,想要像成年人一样,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不需要父母。而另一方面孩子又依赖大人,渴望需要父母的关爱。二者造成了矛盾,引发孩子的叛逆。
也就是说,叛逆的孩子是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它是在告诉父母:别再像小时候那样“吃喝拉撒”全管着我了,我需要更多独立自由的空间成长!
对此,北京精神卫生博士、心理学教授、儿童心理研究学者汪冰提议:
第1,让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利。
父母需要放掉部分安排权利,给孩子自由选择权,即顺应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让他有“主人公”意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做事情的热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会使孩子产生“这是我选择的,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意识。
第2,让孩子明确知道不能做什么事。
父母明白地告诉孩子:你不能做什么事。比如不能喝爸爸的酒、不能在马桶上画画、不能生气就打妈妈等,根据具体事情,指正孩子错误。
当然孩子在气头上说教是无用的。父母最好不打不骂不吼,静静地陪在身边,等孩子冷静下来,再温和轻声说教。
第3,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要。
孩子一叛逆,父母先别急着给孩子下“判决书”,先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也许是孩子发挥想象力,干了这么件大人看起来是搞破坏的事;也许是想做件事,但是力量不足结果弄巧成拙了。等等。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太不了解孩子了。
当然,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真诚、善良、诚实、勇敢、自信、礼貌等,让孩子成长得越来越好。那么,在孩子叛逆时期,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
除了以上3种方法,再分享一套适合0-6岁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的绘本,父母有空可以让孩子阅读,或者睡前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培养出好性格。